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台灣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2022年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于2023年1月1日晚圓滿結束,來自海内外20多所高校的30名青年學者及社會各界人士共70餘人參加了此次論壇并發表了各自的論文。我院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耿開君教授指導的研究生彭麗同學,以論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情”觀念發微》獲得“2022年度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優等獎。

該文通過對大師“情”觀念内涵及實踐的研究發現:重視世俗之情是中道生活的必然取向;情的轉化、升華是菩薩道的必然要求;“情”觀念的實踐是人間佛教的活力所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情”觀念創新之處有四:一是明确提出重視世間之情,重視情感生活;二是建構世間之情和佛法之情的情感模型;三是提倡轉化情感對象并提出情感升華的辦法;四是注重建設集體情感,形成“情感共同體”。星雲大師之人間佛教随順衆生,敏銳捕捉時代需求,從肯定世間之情的角度建構“情”思想,一方面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佛教自身教理邏輯發展的必然旨歸。大師在儒、佛傳統文化情觀念的基礎上所進行的調适,實則是為了找到一個“度”去調和世間之情與佛法之情,既照顧了人性的基本需求,又滿足了求出世之法的精神需要。讓佛教在保持神聖性的同時,和當代社會的人情保持一種諧振狀态,這正是它保持高度活力的密碼所在。大師的“情”觀念為中國佛教傳統的轉換提供了動力,将世俗之情的轉化、升華為信仰之情、慈悲之情的聖情、法情是人間佛教現實關懷的體現,是自利、利他的雙重完成。在今天這樣的後疫情時代,大師的“情”觀念無論是對于佛教還是世間衆生都提供了巨大的思想價值,無疑給人間帶來了溫暖和光明,幫助有情衆生處理好個人、家庭與社會的關系,實現自我幸福、家庭幸福。
據悉,作為本次論壇主辦方之一的“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是目前全球人間佛教研究領域力量最雄厚、學術研究活動最多、研究成果最豐碩的一個研究機構和學術平台,在世界佛學領域擁有廣泛的影響;作為另一主辦方的“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注冊的一個公益基金會,在中華文化、教育培訓、學術研究、公益講座、健康環保、兩岸文化交流等方面每年都有很多可貴的奉獻,得到文化部和民政部的表彰,其中人間佛教獎學金的設立便是其中的一個相對固定的公益項目,目前已成為漢語佛教學術界最活躍的學術平台之一,為人文學科領域的青年學子提供了良好的學術訓練機會,并在兩岸友好交流、中華文化認同及佛教中國化和現代化等方面帶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