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深圳大學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院長馬自力教授應邀莅臨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在南海文明大講堂上進行了一場題為“語錄體與宋代詩學”的精彩演講。本次講座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人文社科處主辦,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承辦,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院長兼海南省東坡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執行主任譚新紅教授主持,現場座無虛席。

馬教授首先介紹了“語錄體”這一概念及其研究史。他指出: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古代文學研究成果豐碩,但文體研究一度停滞。早期的古代文學研究主要集中于作家生平、思想、仕途經曆,詩文思想内容分類研究,藝術成就歸納,文學史地位及成就等幾大方面。這種研究方法不夠立體,有所局限。馬教授認為,未來的古代文學研究應從以下兩方面推進:(一)深化對“人”的研究,繼承古代文學“知人論世”傳統,更加注重對創作主體的研究;(二)圍繞“文本如何構成”這一文體議題作更深入的探讨。
秉承這一理念,馬教授就語錄體與宋代文學發展關系這一話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語錄體作為一種記錄言辭的文體形式,其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在《尚書》這部上古曆史文獻總集中,許多篇章記錄了先民的言論和上古帝王的講話。而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散文中,如《論語》《孟子》《莊子》等,也包含了大量關于諸子講學和論辯的言論記錄。由此可見,語錄體自誕生之初,便與記錄言談的形式緊密相連。到了宋代,詩話興起,其與語錄體在宋代的廣泛流行有密切聯系。從形式和風格上來看,以歐陽修《六一詩話》為代表的詩話具有口語化、通俗化的文體特點,與“說話”“平話”極為相似,均以“閑談”為宗旨,以“記事”為核心。在雜記與筆記中,除了被明确命名為“詩話”的著述外,還存在着許多不以“詩話”命名也不屬于詩話範疇的著作,這些著作中使用語錄體的情況并不罕見。至于禅宗語錄和道學語錄,情況也大緻如此。禅宗語錄通常采用口語化、通俗化的表達方式,以直達本心為追求,而道學語錄中不乏與詩話極為相似的論詩片段。在這些片段中,語錄體以其通俗生動、靈活多變的文體特征留下了鮮明印記。

馬教授最後談到,中國詩歌的批評話語構成了一個獨特的體系,它與古人的思維方式密切相關。對文體與詩學關系的探讨不僅關涉文體形态,還涉及作品的誕生過程,即作家如何選擇特定的文體來表達思想情感。文體間的相互作用同樣是推動文學創新的内在動力,這無疑是一個寬廣而深邃的研究領域。講座最後,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海濱教授以及海南省東坡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舒大剛教授對本次講座内容進行了總結和拓展。海濱教授提醒同學們,相同或相近的文學觀點經常會在不同時代或不同文學體裁的作品中反複出現。舒大剛教授則對語錄體的演變曆程進行了補充說明,他指出,從早期的《尚書》和史官文化,到漢代揚雄的《法言》對《論語》的效仿,再到清代考據學的貢獻,這些文學現象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對語錄體的研究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探索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