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學院新聞 正文
    13 2024.12
廈門大學張先清教授莅臨我院講學
日期:2024.12.13 點擊:

2024年9月28日下午,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張先清教授莅臨我校,做客南海文明大講堂第二十六講,作了題為“十七、十八世紀中國東南濱海的船貨社會”的學術講座。我校部分教師、本科生、研究生參加了此次活動。講座由人文社科處管仲樂副處長主持。



張教授指出,大航海時代開始以後,西方航海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使得航海不再是一種純粹的冒險行動,促進了大規模的跨海貿易,也由此帶動港口與航運業的發展。17 世紀晚期,清政府開海貿易,設立粵、閩、浙、江四海關。1757 年,清政府下令廣州為向西方開放的唯一通商口岸,中國生産的茶葉、絲綢、瓷器等,通過廣州口岸源源不斷輸入西方。18、19 世紀,中國大量出口的外銷藝術品反映了全球化進程下日漸擴大的東西方貿易需求,又充分展現了兼容并蓄的文化特性與藝術風格,成為中西交流的典範。具體而言,他從“前奏:被遺忘的梅嶺港”“月港與‘中國貿易’”“船貨社會”“海洋與全球微觀史”“遠去的舟師”等方面,詳細探讨了海洋社會等問題。



張教授的講座開辟了海洋文化研究的新視野,非常精彩,發人深思。現場師生均覺得收獲很大,對海洋問題的理解也有了更深的體悟。講座引發師生熱議和踴躍提問,張教授均作耐心解答。

本次講座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人文社科處主辦,同時系“南海文明大講堂”第26講。


(文/圖:管仲樂,審核:劉申,終審:楊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