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月22日起,我們06中文系迎來了小學期的第一位名師,原吉林大學校長、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學者劉中樹先生,開始了對我們進行12個學時的現當代文學方面的精彩的知識講授。劉教授在現代文學研究方面已是資曆頗深,有着大師的口碑。此次他親臨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授課,我們整個中文系的同學深感榮幸。結合其自身的研究成果,劉教授精心挑選了三個主題,即新時期的文化思潮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魯迅作品研究和現當代文學批評的史識問題,點面結合、由淺入深,為我們梳理了現當代文學研究的脈絡。其流暢、精辟的話語讓我們感受到在親臨一場權威學術報告,其和藹、平易的面容又讓我們切實體會到師者的儒雅風範。雖然隻有短短的三天課程,但我們從中所得到的、感受到的卻是永久而深刻的。冬季小學期這種安排,讓我們受益匪淺,現将幾點體會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拓寬了學術視野
劉教授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魯迅研究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著有《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簡明教程》、《五四文學革命運動史論》、《魯迅的文學觀》、《〈呐喊〉〈彷徨〉藝術論》等,在這個領域獨樹一幟,有着自己的深刻見解。這次授課,他為我們介紹了一些領域的學術研究路子和成果,其中結合了具體研究者的研究情況,将理論和事例聯系起來,明暢易曉,讓我們大開眼界。在講授“多元碰撞:新時期現代文學研究的多元格局”這個主題時,他從走向世界文學口号的提出、文化保守主義的崛起、方法讨論熱、文化讨論熱、文學思潮和流派的研究,這五個研究方面來探讨多元格局,讓我們了解了這方面的學術動态,開拓了視野。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闡釋方法讨論熱時,他例舉了一系列西方法,如:結構主義、原型學、叙事學、接受美學、比較文學、系統論、信息論……然後再以這些方法論的研究代表者為對象,進行解讀,讓我們對紛繁複雜的方法論有了形象的認識,不再覺得枯燥難解,同時也為自身視野的狹隘而感到愧疚,激起了我們求知的欲望。
二、充實了專業知識
劉教授擁有深厚的學術專業知識,因此在他的課上,能為自己以前的知識體系補充不少,豐富了我們的知識積累。在談論“重寫文學史”這個話題時,他詳細地介紹了三部文學史,而在這課以前卻是不為我們所知的。他指出王瑤先生的《中國新文學史稿》,為新文學史的開創之作;唐弢先生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是現代文學史的奠基之作,此外還有我們現行教材《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這是新時期真正辭舊立新的文學史。文學史之所以重要因為不同的文學史勢必會給後來學習者帶來不同的影響,文學史中對一些作家作品的認識也是随着時代發展而不斷深入了解的,因此需慎重對待文學史。在談論魯迅作品研究時,他慷慨地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我們分享并謙虛地讓我們進行指正,這種學者風範讓我們很受感動。在魯迅研究方面,劉教授可謂是大家了,他首先精辟地給魯迅在文學史上進行了定位,然後圍繞怎樣解讀和魯迅創作的藝術個性給我們進行分析,頗有見地,讓我們為之折服。他舉出被許多人忽視的《一件小事》這篇作品,認為這是魯迅在絕望和希望的掙紮中邁出的第一步,這番獨到之見讓我們眼前一亮,很受啟發,學問不深入鑽研是出不了成果的,而學術之路的傳承與發展也正需要像劉教授這樣治學嚴謹的學者,這些老一輩人給年青一代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三、領悟了學習精神
劉教授在講課過程中常常抛下一些未解的問題,鼓勵我們進行思考和研究。他也不止一次的強調,學習一定要學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會有發現,有了發現才能出成果,因此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極為重要,所有學術研究都是離不開研究者的深入思考。對于思考,重要的是要進行閱讀。此次講課過程中,他所提到的一些學者及其研究著作,我們聞所未聞,很為自己的閱讀面的狹隘而慚愧不已。閱讀這關過不了,談何思考?就算能思考也隻是淺薄的、空洞的,沒有實在的價值。他的最後一講“現代文學批評的史識問題”,這個史識是一種知識的積累,在這個積累過程中閱讀和思考就是極為重要的。他所布置的作業,也是一種思考性質的,需要我們進行閱讀然後思考,進而得出自己的認識和見解,這種思維訓練對我們來說是大有裨益的,因為“學而不思則罔”。
劉中樹教授的授課已經結束了,但我們所獲得的影響卻是長存而永久的,他為我們打開了視野更為廣闊的學術之窗,豐富充實了我們的既有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讓我們再次警覺到一定要學會思考,這對我們以後的學習是番重要的指導。
從劉教授的講課收獲中,我們也體悟到了學校和學院對冬季小學期課程安排的一番苦心。它讓我們近距離地接觸名師,一睹名師的風采,與他們進行交流和對話。同時也讓我們了解到學術的前沿動态,開拓我們的視野,改變我們的孤陋之見,提高學識,豐富知識積累,為我們以後更高層次的深造提供良好的指導。所以小學期的授課對我們來說是倍感高興的,每次都期待着上課,但還有些許遺憾,覺得小學期的課程太短,很多知識無法細緻展開,隻是提供一種理論框架和研究思路,點到即止,所以如果不在課後進行知識的進一步深入研究,也就會容易淡忘了,但對于想學的人來說,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但願以後能再通過小學期得到著名學者授課的機會,為我們的學習之路提供指導。
06中文(2)班
申 文 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