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天的翹首期盼,1月11日上午,我們對外漢語專業也終于迎來了冬季小學期。下午3時整在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3教207教室,著名女學者程薔先生開始為2007級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生講授民俗文化的繼承與傳播課程,我們着實榮幸一睹了大師風采。
程薔先生于1967年畢業于上海複旦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研究生在讀期間,師從鐘敬文教授,專攻民俗學、民間文學。研究生畢業後,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1996年晉升為研究員,曆任民間室副主任、所學術委員、院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2001年調上海大學文學院工作,是上海大學民俗學研究的開山鼻祖,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中國民間文學、民俗學以及影視文學的研究,著有《中國識寶傳說研究》、《骊龍之珠的誘惑——民間叙事寶物主題探索》等專著,在文學創作方面,主要有長篇小說《我的蝴蝶蘭》、《幻女》、《風荷戀》,電視劇劇本《李師師》、《蝴蝶蘭》等。
從3點到5點半,程教授一直用最飽滿的激情為我們作着最詳盡最耐心的講解。本次課程将分為四次授課,這次程教授講授了關于民俗學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以及民俗節日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演變過程。課堂上,程教授授課嚴謹、風趣,她從民俗學的釋義溯源,順着曆史發展的脈絡,引經據典,一層層抽絲剝繭為我們講解民俗及民俗學的内涵與發展、民俗的地域特征和群體特征、民俗文化與現代化以及歲時節俗。其間程教授旁征博引,用各種典型而又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例證巧妙形象而又精辟地将民俗文化這個抽象而難以理解的概念用一種輕松的方式讓我們理解與接受,精彩之處不時給我們講相關的神話故事與民間傳說,同時不忘穿插一些現時的打趣,使整堂課妙趣橫生,掌聲不斷,盡顯幽默睿智而不失嚴謹科學的大家風範,讓在座的學子大開眼界,獲益匪淺。最重要的是,程教授教我們搞研究要走出門去“田野”,實行“田野戰略”,用認真嚴謹科學的态度做實地調查,搜集掌握最真實的材料。最後,程教授特意留出時間為大家解答疑難問題,并對我們的學習困惑與問題做了熱情耐心與詳盡深刻的講解,其随和,平易近人而又盡顯知性的氣質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來的三天程教授還将為我們講解都市文學、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以及民俗文化和當代影視的相關内容,相信我們會有更多更大的收獲,期待下次課的相見!
(07對外漢語2班吳琪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