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下午三點,對外漢語專業冬季小學期講座之“民俗學文化的繼承和傳播”拉開了序幕,在這個冬日的下午,同學們在上海大學程薔教授的帶領下感受了一場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盛宴。
程薔教授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和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中國民間文學、民俗學以及影視文學的研究,著有《中國識寶傳說研究》、《中國民間傳說》、《骊龍之珠的誘惑——民間叙事寶物主題探索》等專著,2001年獲首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論著二等獎。參與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民俗學概論》獲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在“九五”國家社科基金規劃中,參與《中華文學通史》的編撰,主持《中民間文學史》項目,為該書兩主編之一。在文學創作方面,從事小說與電視劇本寫作,出版小說多種,拍成電視劇多部,并曾多次獲獎。
考慮到同學們未曾上過民俗學的專業課程,程薔教授首先闡述了民俗學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民俗(folklore)的釋義、民俗的内部構造及其分類、民俗的地域特征和群體特征及民俗文化和現代化等。解決了基本理論問題便進入了今天講座的主題:民俗節日---從傳統到現代,程教授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民俗故事引出了“關于歲時節俗的起源”、“歲時節俗的發展演變”、“從傳統到現代的過年習俗”和“歲時節俗的人文意義”等問題。程教授說:“民俗就像空氣一樣,與我們息息相關卻又不為人覺察。”并指出民俗是我們的朋友而不是老師,因為它一方面是健康的另一方面又是落後的,希望同學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了解民俗文化,并從中吸取健康積極的營養來促進個體的成長。
課後,程教授與同學們熱心交談,耐心地解答了同學們的問題。兩個半小時的講座猶如一場民俗文化的盛宴,同學們在其中盡情遨遊,感受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作為未來中華文化的傳播使者,我們每位同學都肩負着民俗學文化的繼承和傳播的重任,任重而道遠!
(圖\文:07對外漢語2班陳瑜)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