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學院新聞 正文
    15 2012.11
問道古琴:樂以遊心,琴以載道——東方經典系列講座第九講《聞道古琴》
日期:2012.11.15 點擊:

“五音六律十三徵,龍吟鶴響思庖羲”(唐•盧仝)。2012年11月11日晚八點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二教108教室内,檀香幽幽,琴音渺渺,東方經典系列講座第九講《聞道古琴》盛裝開講。本場講座盛情邀請到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藝術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音樂史研究的曹量老師擔任主講;同時邀請到鄧凱、潘文浩、陳曦三位琴師為聽衆現場撫琴,演奏古琴名曲。《古典與現代》主編楊國良教授主持講座。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琴、棋、書、畫”則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途,也是對古代文人的基本要求,然時移世易,古琴這一傳統樂器相對于當下來說已足夠古遠。在講座的主持開場中,楊國良教授也表達了自身的慚愧:身為讀書人,卻對古琴的認識了解有限,針對曹量老師的講題,他希望通過本場講座能現場請教以下幾個問題,古琴之“古”到底有多久遠?“道”在此應做何解,“琴道”是什麼?“聞”是一門怎樣關于聽的學問?楊國良教授的問題也正是聽衆所關心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曹量老師的《聞道古琴》則可謂開啟了現場聽衆的問道古琴之旅。 在講座正式開始前,曹量老師也表達了對楊國良教授的謝意,作為東方經典系列講座的唯一涉及中華文化的一講,也是唯一不涉及經典書目的一講,曹量老師感謝楊國良教授的高邁志趣和盛情邀請,使得其借助東方經典系列講座的平台,和藝術學院及善緣居的幾位同仁傳播古琴文化。依據講題《聞道古琴》,曹量老師倒過來以“琴”、“古”、“道”、“聞”四個專題展開本講的内容。 在“琴”這一專題的講解中,曹量老師從琴為何物、琴的型制、道器神器、琴之古譜四個方面展開講解。在中國古代,“琴”是一個專屬名詞,即指古琴這個樂器,而不代表其他任何樂器;而在現代漢語語境中,人們卻将很多樂器都附着于琴之上——胡琴、揚琴、月琴、柳琴、秦琴、馬頭琴……琴成了所有樂器的統稱,甚至西洋樂器的中文譯名也多用琴來稱謂。20世紀初,為區别西方樂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個“古”字,被稱作"古琴"。琴的形制分七弦十三徵,為道器合一之物,古有“琴以載道”之說。古琴琴譜皆以文字記述彈琴的指位和弦位,稱文字譜,于今來看可謂文字天書。 古琴之“古”,依據音樂考古學的相關研究,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曆史有四千餘年,“伏羲制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傳說,更是印證着古琴曆史的久遠。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則距也有二千四百餘年。唐宋以來曆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由于古琴為文人雅士的專屬樂器,許多傳世名琴與名士結緣,古代著名的琴師也主要以大詩人、大文學家居多,魏晉名士嵇康奏《廣陵散》的美談更是成為之後曆代文人士大夫追慕标榜的風範。這些都可以管窺到古琴與文人的關系。正如曹量老師所說:一部琴史也正是一部文人的興衰史。 關于古琴之“道”,曹量老師從天道——音樂哲學、人道——音樂倫理學、琴道——音樂美學三個維度展開講解。天道即天人合一觀,“和”為道之本性,“道”乃和諧之道。中國上古時代律書和曆書合二為一,十二音律與西方音律也有着驚人的相似,概因于律循天道、律範天下。進一步來看人道,禮樂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和諧建設結構的制度基礎,“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中國上古音樂中的核心價值觀“和”體現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和人倫情感。所謂“琴道”,在中國傳統儒釋道文化中皆認為“大音希聲”、“無聲之樂”,“實唯天音”,清和淡雅的古琴承載着這一音樂的極境體驗。 “聞”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曹量老師緊扣東方經典系列講座學會傾聽這一理念展開講解。曹量老師首先以老子大耳的形象為例講解聖人何以聞道,并援引宋代大儒周敦頤的話“聖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蘊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指出善聽和學會體悟心性是一門大學問,正如“聰”字所傳達的意義:“以耳聞之,以心審之,是為之聰,聰者,能聞事而審其意也……”。基于以上講解,曹量老師指出,我們在聆聽古琴曲時,“聽不懂”的困擾實屬正常。作為一名專業從業者,其認為音樂并不具有“具象寫實”的功能,美好的音樂并非專屬于音樂家,也沒有秘而不宣的玄奧。從來音樂與聽者之間就沒有過藩籬,唯有心障!放下包袱,輕松的走進來,心寓乎其中才能體驗到音樂本身的魅力。 曹量老師的精彩講解獲得了現場聽衆長時間熱烈的掌聲。更值得稱道的是,潘文浩老師現場演奏的古琴名曲《酒狂》、《憶故人》,陳曦老師演奏的《陽關三疊》讓現場聽衆聽得如癡如醉,感受到了古琴的魅力。而金陵鄧氏古琴嫡系傳人鄧凱老師性情演奏的千古名曲《流水》則更是把整場講座推向了高潮。 在講座的最後,楊國良教授主持作結。其指出,本講是東方經典系列講座的關鍵一講,對于古琴所有的疑惑和不解,曹量老師均給出了較為完美的解答;對于如何學會聆聽和走近古琴,也都授之有道。為表謝意,楊國良教授親自向曹量老師和三位嘉賓獻花緻敬;陳曦老師也代表藝術學院向楊國良教授贈送了精美雅緻的禮品。此外,楊國良教授還指出東方經典系列講座自開講以來,為期已經過半,得到了校内外各界許多“鐵杆粉絲”的大力支持,這其中就有原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校長尹雙增教授,借此機會,楊國良教授為現場聽衆介紹了尹教授最新文集《點滴》并動情朗誦了特為經典講座而作的同名小詩《點滴》。 東方經典系列講座第十講将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邀請到多年來長于文本細讀的複旦大學哲學博士、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人文傳播學院周潔老師為聽衆奉上《一千零一夜.引子》的精彩解讀。

(文:熊文軍;圖:袁麗傑)

曹量教師主講中

楊國良老師主持講座

金陵鄧氏古琴嫡系傳人鄧凱琴師演奏《流水》

潘文浩琴師演奏古琴名曲《憶故人》

陳曦老師演奏古琴名曲《陽關三疊》

楊國良教授接受藝術學院贈品

講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