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2号教學樓108室,晚上八點整,楊國良教授手持金黃絲綢包裹的《聖經》,緩步走入教室,向在場聽衆深鞠一躬。随後,由藝術學院曹量老師指導的付美美等四位同學演奏的三重奏“莫紮特鋼琴作品478号”悠然響起,四位演奏者身穿黑白長裙,風度優雅,靈動美妙的音符從鋼琴、大中小提琴中飄灑出來,交織、融合在一起。 “兒子10歲那年,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在楊家老宅,走入地下室,裡面非常開闊,室中央擺着一個箱子,他很好奇,走過去打開箱子,發現裡面裝着木炭,将木炭移走,看到了絲綢,翻開絲綢,裡面又有一個木箱,打開後又見木炭,如是者三次。最後,木箱裡赫然放着一本《聖經》。翻開,發現裡面是豎版的漢字《聖經》,可讀着讀着,字就消失了。他非常害怕,趕快将書合上,認真将一切恢複原位,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出了老宅。第二天早晨,他将夢告訴了我。我立刻就把這個夢記錄下來,直到今天,夢的内容依然清晰如昨。我想,這個夢會刻在我心裡最深的地方,一生難忘。”東方經典系列講座主持人,本場主講楊國良教授生動、蘊含神秘色彩的開場将聽者領入到一個飽含生命感動、靜穆的殿堂。 楊教授講到,《聖經》最早的漢譯本可能出現在盛唐,此論可考據于唐代“景教碑”。之後,《聖經》與中國曆代皇帝、大臣及平民的關系愈加密切。一個偉大事實就是:《聖經》是中國現在文學史上偉大作家們的“奶娘”!從“日讀Bible”的胡适、喜獲《聖經》白話文全譯本并立刻拿與弟弟分享的魯迅,到讀着《聖經》長大的冰心、父親是鄉村教士的林語堂、主動受洗的老舍、偉大劇作家曹禺……,都受到《聖經》極大的滋養。現在備受人們尊敬的楊绛先生,100歲接受《新民晚報.讀書筆會》采訪時說:“……我現在已經封筆,剩下的日子,我要清洗身上的污穢,幹幹淨淨地去見我的上帝。”楊绛先生心中有一個屬于她的純淨、美麗的上帝意象。對于有着六十六卷本的《聖經》,楊教授僅将此次講座的題目限定在其開篇“創世紀”中,主要講述推出人類超級精神讀本《聖經》的猶太民族,他們心目中的上帝意象。 影響人類進程、世界上每年印刷數量最多、多個國家的每個法庭、醫院和部隊都有,美國曆屆總統競選、宣誓時不可或缺的《聖經》如何開場?第一個意象是“氣勢恢宏的上帝”。“太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滅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好一幅壯麗而震撼的創世畫面!開篇一下就将人們帶回太初悠長的歲月,“思接千載”又何足道也?人類的思域跨越亘古,延展至宇宙無限的空間,何其深邃、遼遠。我們要感謝猶太民族奉獻這樣曠絕千古的巨著。讀者每一次捧讀,都是對心靈的清洗,對靈魂的敲打,對内心圍牆的拆除,人生就不會變得可憐、狹隘,而“仰望星空”的康德、“涵養浩然之氣”的孟子、上帝最先創造的“光”,都讓我們反思“自身是否有天地之大氣、茫茫之宇宙是否在心中運行”? 《聖經.創世紀》中上帝的第二個意象是“主動關愛人類的上帝”。有人說《聖經》是“上帝寫給人類的情書”,而在《聖經》的開篇中,可以通過上帝兩次造人的過程中感受到其對人類的關愛。一是上帝按照他的形象創造男人、女人,并賦予其管理全世界人類的職責,使得人類具有永恒上帝的品質。二是在河流清澈、萬物繁茂的伊甸園,上帝用泥土造了亞當,将神靈的氣息吹入他的鼻孔,賦予了人類與上帝溝通的媒介;看到亞當感到孤獨時,上帝又為他創造了伴侶夏娃。 上帝的第三、第四個意象分别是“嚴厲、審判的上帝”和“憂傷、憤怒的上帝”。上帝審判偷吃禁果的亞當和夏娃,并懲罰他們分别忍受無盡的勞作及生育之苦;上帝審判該隐殺弟時給予其無限放逐的懲罰。由于人類“自私、推诿、互相殘殺”等一切惡毒、卑劣的行為讓上帝如此憂傷、因而決定用一場大洪水來毀滅人類。随後發生人類想要造通天的巴别塔時,上帝看到人類的自傲,因而讓人類的語言變得混亂。楊教授用生動的語言娓娓道來,結合着人類日常的生活及生動的例子,上帝的這兩個意象将深深印在人們的頭腦中。
上帝的第五個意象是“妥協的上帝”。接受到諾亞的獻祭時,上帝感動了,意識到人類心中的惡難以除卻,而心存善念之人實在不應被一同毀滅,所以上帝用天空的印記與人類立約,即“彩虹之約”,許諾永不再毀滅人類。上帝的第六個意象是“親自當教練的上帝”。《聖經.創世紀》中三分之二的篇幅僅圍繞講述着一個亞伯拉罕的家族,上帝走進這個家族,并指導了四代人,錘煉亞伯拉罕成為其民族的精神引領者。在《聖經.創世記》中,上帝指導這個家族的細節非常具體而生動。 随後,楊國良教授用凝練的語言回顧上帝的六個意象并論說《聖經》的現實意義,可以看出《聖經》既屬于以色列,又屬于整個人類。老子、康德等人類偉大的精神導師皆具有《聖經.創世紀》中上帝造人時賦予人類高貴的品質,成為了人類精神的守望者;馬丁.路德将《聖經》翻譯成德語後,德文由低俗的語言變成了思辨的語言;莎士比亞時代《聖經》翻譯成英文後,英語的表達更加豐富而高貴。不同的民族通過對《聖經》的挖掘、拓展,指導了其精神,規範了其語言。再看看緊抱《聖經》的以色列,占全世界人口不到千分之四,目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比例超過25%。我們須以他人為鏡,思考有着強大精神信仰的民族,具有何其強大的凝聚力,如何成長并創造舉世矚目的成就。 楊教授分享了其自身讀《聖經》個體性體驗,談到他研讀《聖經》理解如山的父愛,因上帝之眼對妻子的忠誠,因上帝的超級耐心對兒子的包容以及心中有上帝脆弱的人生有信實依靠等。 講座最後,在人文傳播學院院長闫廣林教授的主持下,接受了由原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校長尹雙增教授向“東方經典系列講座”贈送書法作品和專著《點滴》,尹教授表達了對此次活動的祝願及對海大學子的殷殷期盼。 12月16日晚八點,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東方經典系列講座将與聽衆再次相約。作為東方經典系列講座的最後一次收官之講,此次講座将邀請海大師生及社會各界朋友縱談“東方經典系列講座”之得失,敬請期待!(文:姚鐵斌;圖:趙梓超、袁麗傑)
楊國良教授主講中
人文傳播學院闫廣林院長主持接受原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校長尹雙增教授贈送的書法作品
藝術學院付美美等表演鋼琴三重奏
講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