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晚,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南帆教授應邀做客人文傳播學院“新知堂”學術講座,為學院師生作了一場題為《真實與虛構》的精彩演講。人文傳播學院院長闫廣林教授主持講座,人文傳播學院其他院領導王兆慶書記、孫曉媛副書記、劉複生副院長、劉亮副院長,闫金玲副院長與中文系的部分師生共同聆聽了本場講座。 講座開始前,闫廣林院長向在座師生詳細介紹了南帆教授。南帆教授現為福建社會科學院院長、福建省文聯主席、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福建省政協副主席、著名作家、學者、文學評論家,華東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現當代中國文學和文學理論研究,先後出版了《沖突的文學》《文學的維度》《隐蔽的成規》《文學理論新讀本》等學術專著、論文集多種。作為作家的南帆教授在散文創作方面有着驚人的才華,曾獲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作品《關于我父母的一切》獲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獎。 在題為《真實與虛構》的講座中,南帆教授首先以文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切入講題。其認為:文學是虛構的想象,對于文學家而言,虛構是文學家與世界對話享有的一個特權。但文學虛構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包含了真實感。在文學虛構中,叙事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叙事包含着作家對現實生活世界的理解與認知。南帆教授接續指出:文學虛構并非從零開始,從文學的發展史來看,在不同文體中,虛構、想象、叙事都形成了一定的成規,西方文學中的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這些概念背後體現的是不同的虛構叙事方式。在對西方各類文學流派的曆時性梳理中,南帆教授着重指出:現代主義文學是現代化的反面反映,其在技術和語言形式上拓寬了文學精神的邊界,是一種重要的探索。 基于對西方文學的梳理,講座尾聲,南帆教授把視角轉向中國文學。其指出,五四以後,西方各類主義下的文學流派、文學觀念同時抵達影響中國,共處一個空間,存在着複雜的糾纏,共時地影響着中國文學。在南帆教授看來,西方社會文化思潮和在其影響下的各類文學觀念對中國社會現實和文學創作影響所引發的深刻變化對中國作家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機遇期,一個時代的傑出作家應利用好自身虛構的特權讓文學進入構建社會生活的行列。
在提問互動環節,南帆教授熱情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整場講座,南帆教授機智幽默的談吐和深厚的理論素養博得了學院師生的熱烈掌聲。闫廣林院長在最後主持作結指出,南帆教授本場講座的落腳點在中國文學,抓住了中國文學的曆史與現實經驗,擁有着豐富的視界。闫院長代表人文傳播學院感謝南帆教授為學院師生奉上了一場内容豐富的思想盛宴。本次“新知堂”學術講座恰逢臨近期末考試,闫廣林院長還代表人文傳播學院全體教職工預祝同學們期末考出好成績,新年快樂!
(文:熊文軍 圖:劉洪英)
南帆教授精彩授課
講座現場
同學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