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教學動态 正文
    25 2016.01
“短二十世紀”的回望與重返—記賀桂梅老師小學期課程
日期:2016.01.25 點擊:

1月19日下午,賀桂梅老師結束了主題為“短二十世紀的文學與革命”的的小學期課程,期間,賀桂梅老師從四位作家(丁玲、周立波、趙樹理、柳青)入手,從人的角度進入曆史,帶領在座同學與“短二十世紀”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對話,在回望革命歲月的同時,并力争重返、借鑒曆史的經驗與信仰。

講座之初,賀老師簡單交代了“短二十世紀”的概念界定以及此階段的整個曆史背景和革命曆程,以及進入到“短二十世紀”視野中的中國和中國文學。同時,賀桂梅老師開始沿着兩條主線——左聯一代與延安作家,開始細細講述“短二十世紀”一定時期内兩組作家的人生與文學變奏。

都市知識分子的革命與追尋

賀老師從都市型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丁玲和周立波入手,一方面,從丁玲“四起四落”的坎坷人生以及從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變化窺探丁玲自身思想意識的成熟以及對共産主義信念的堅守,從而總結出丁玲在整個“短二十世紀”所不可忽視的典範性;另一方面,賀老師将丁玲與周立波的相似經曆和各自作品内容方式的比較中,解析出周立波所特有的“周立波風格”以及他作為一個戰士型作家在政治想象和文學實踐中所體現出的内在張力。

鄉村知識分子的獨特現代性

賀老師緊接着介紹了二十世紀的士紳型作家趙樹理,從當代中國的三重性以及鄉土中國的理論要素出發,分析了趙樹理的典範型。同時,賀老師通過對趙樹理的代表作《三裡灣》的深入分析,從其文學觀、鄉村想象、叙述主體的獨特性闡釋了另類的趙樹理所展示的另類的現代文學。同作為知識分子作家的柳青被賀老師歸為黨員型作家,在課程中,賀老師帶領大家探讨了柳青作品中所體現的“黨員作家”的精神結構、文學與政治的互構以及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等深刻義理。以實驗性的、未完成的《創業史》為突破口,賀老師總結出柳青創造人物的典型方法以及柳青所擁有的不一樣的政治想象。

重返并繼續時代的“未完成”

在結語部分,賀桂梅老師以新時期“回到五四”與“告别革命”的文學主題為切入口展現了“老作家”與“老左派”的困境以及丁玲所提出的“繼續革命的難題”,并強調了“短二十世紀”在自我消耗的同時所特有的結構張力。正如賀老師所說,“在全球格局的逐步變化之下,中國經曆了革命的終結和曆史結構的轉型......在新的語境中,我們需要思考重返‘短二十世紀’的意義。”一方面,我們需要去厘清革命的債務,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繼承革命的遺産,在新時期,回望“老作家”們“以天下為己任”的信仰堅守,再度思考我們需要怎樣的中國,怎樣的文學?再度思考文學或知識分子參與政治的可能性。 通訊員 龍亮

//www.hainanu.edu.cn

賀桂梅教授簡介

//www.hainanu.edu.cn

賀桂梅教授在認真授課

//www.hainanu.edu.cn

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講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