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教學動态 正文
    03 2018.05
人文傳播學院專業建設研讨總結
日期:2018.05.03 點擊:

傳播學專業建設研讨活動總結1、強化新聞理論教育。

由于大環境的影響,很多在校學生傾向于學習實用的技術,教師又過分強調動手能力,使得不少學生對新聞理論不感興趣。隻喜歡具體的采訪實踐,拍攝微電影、新聞短片、編輯新聞等。學習新聞理論是步入新聞學的最必須的環節,它使得學生得以全面和正确的了解新聞,促使日後實踐中有一個基本的導向。新聞的精神和靈魂很大一部分包含在新聞理論中,新聞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精神和品質。所以對于新聞學習者,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新聞的理論内容,更是新聞理論中的精神。2、積極探索新媒體技術。

總體看來,我校的傳媒專業依然是基于傳統學科的劃分,與新媒體行業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學科體系、學科屬性邊界不清,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相對滞後,專業發展缺乏個性;專業師資力量和資源供給不足,存在結構性矛盾;專業教育的評價體系與傳統學科雷同,忽視新媒體的新特點和新規律。因此,如何建構科學合理、适應需求的傳播學專業體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3、教材升級與課程革新。

新聞傳媒行業發展迅速,知識更新換代速度較快。在新聞教學中,教師應盡量選用最優秀和最具有前瞻性的教材,為理論學習奠定紮實的基礎。在此過程中,還應為學生開出大量新聞參考書目,并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閱讀國外新聞書籍與期刊,進一步擴大學生的專業素養。在教學培養方案中,設定多種類文史哲課程,鼓勵跨專業選修或旁聽其它相關學科的專業課,使學生成為一名新聞“雜家”。4、需配備綜合性的實驗室 。

新聞傳媒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講究教學設施的現代化和科學性,因此,大多數高校都會配備實驗室。而地方高校與重點院校相比,實驗室設施相對落後和老舊。這就需要學校加大投資力度,建立綜合性的實驗室,配備相應的實踐基地和演播室以及影音設備等,保障教學的現代化設施。在采訪實踐中,學生會涉及攝像、攝影器材,采編回來的素材還需要進行非線性編輯,新聞還需剪輯,加入畫外音、字幕等後期工作,因此,實驗室當中還應配備數碼攝像機,電腦,DVD機,多媒體教室應配有電腦、投影儀等等。5、鼓勵參賽及與當地媒體合作。

地方高校應經常性的組織學生參加大規模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比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和實踐能力。同時還應與地方媒體、新聞單位合作,成立專門的實習基地,鼓勵學生走出去,體驗新聞實踐活動。通過追随媒體記者,體驗具體的采訪、新聞寫作、實戰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深刻的體會到新聞實踐的全過程,促使其進行團隊合作,對新聞線索深度報道,産生創作靈感,提供更好的平台,幫助其形成創新意識,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新聞人才。6、整合與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

除了讓新聞專業的學生給校報投稿之外,還應為本專業學生提供平台,創新實踐教學方式,有目的性的組織學生辦一份報紙。以新聞采訪與寫作學習的内容為基礎,在專業學習之後,通過辦報來進入實踐操作。為報紙設定主題、撰寫采訪計劃,設計采訪提綱,聯系采訪對象,進行采訪寫作,并融合新聞攝影、編輯、排版、校對、審查、廣告、推廣、發行,最終形成報紙實體。除此之外,以小組為單位,各個小組對不同小組的作品進行審議,評比,評估,借此來學習和提高新聞技能。通過一系列的練習,讓同學們真正體會到新聞報紙采編的一系列流程,鍛煉其整體思維和掌控能力,使學生有一種責任感和成就感,更加熱愛這個職業。還應借助校電視台的平台,在教師的指導下,創辦新聞節目,設計主題,選題策劃,并進行後期編輯制作,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提高實踐能力。通過學校現有的資源,與其它相關專業進行學科交流、課程互動,更加紮實的推動學生的新聞實踐活動。7、培養高水平教師隊伍,增強師資力量。

地方高校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重視對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對教授理論基礎課的教師,要保證其完成教學任務之外,參加一定時間量的新聞實踐活動。對于教授新聞采編等實踐課程的老師,除了加強新聞理論學習之外,還需了解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方向與動向,融入課堂實踐,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對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不斷的升級,打造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适應新聞行業的發展。地方高校還應該給教師們提供去重點高校學習進修的機會,從整體上提高教師們的理論教學與科研水平。8、增強實踐創新能力。

長期以來,地方高校新聞教育中實踐環節相對較少,不僅體現在傳統的課程教學中,還體現在實踐平台的匮乏當中。調整辦學思路,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提供多家媒體實習機會,是目前地方高校有待解決的問題。還可以通過校企結合,媒體互動等方式成立具有針對性的校外實踐平台,主動聯系當地的報紙、電視台、廣播電台、雜志社和網站新媒體等,邀請一線記者為學生們開設講座,講采訪實踐經驗。讓學生跟着媒體從業人員等參與具體新聞選題的策劃、構思、采訪、撰稿、校對等一系列流程,在實踐中感受新聞的操作流程,加強對媒體工作的認知,促進學生對新聞的理解,紮紮實實的提高專業技能。9、強調校外實踐教學。

在新形勢下,除了在課堂内學習專業化新聞知識以外,更講究對新聞專業的學生加強實踐教學方面的内容,給學生充分動手實踐的機會,提高新聞采寫能力以及開闊新聞視野。因此,地方高校應該增加實踐環節學分的比重,不斷完善培養模式,為學生搭建與實踐相結合的各種對外交流平台。在此基礎上,地方高校更應該根據當地的情況,因地制宜的進一步推進新聞教育綜合改革,促進地方院校必須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和學校實際來制訂各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并重點聯系需要新聞人才的目标新聞機構進行長期合作。與此同時,更多的鼓勵學生走出校園,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知新聞制作的流程,真正的學以緻用。

廣告學專業建設研讨活動總結1、創建一支相對穩定的科研團隊。

結合區域發展特色和需求,形成至少一個相對專注的科研領域。如人民大學的健康傳播,複旦的城市傳播等。鼓勵形成多個專業研究領域。

2、成立各種創新創意小組。

以學生的興趣小組的基礎,發揮每個老師的優勢,連接校内和校外資源,組建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各種類型的創新創意小組。如設計小組,策劃小組,新媒體小組等。

3、建設社會實踐基地。

利用學院,傳播戲影廣告三系的力量,新建社會實踐基地。制定社會實踐具體措施,确保實踐務實有效。

4、跨校跨區域搭建共建平台,充分引進優秀師資和教學資源。

分為教師、學生、課程三兩個層面:

(1)優秀教師請進來。不限于冬季小學期。

(2)專業教師走出去。定期外出交流學習。

(3)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如畢業優秀作品交流會,或者課程優秀作業評析會等。

(4)課程共建。利用共建平台,從課程設計和實施,定期更新完善。

5、共建學校集中在廣告學科一流高校和一流專業。

如武漢大學、複旦大學等有共建基礎985高校和上海大學、深圳大學等共建基礎廣告學相關專業。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建設研讨活動總結

1、大力引進師資力量。

語言學專業教師太少,急需引進。

2、增加師生海外實踐機會。

教師和學生海外教學機會太少,希望外派海外合作院校和孔子學院優先考慮本專業的師資和學生,增強教學實踐能力。

3、适當壓減教師的教學工作量,以便開展科研。

4、增加專業學生和留學生交流機會。

本專業學生和留學生的交流機會太少,應多開展一些互動活動。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建設研讨活動總結

1、增加實踐教學的課程。

同時按照兄弟院校的經驗,靈活掌握上課方式及排課方式。以項目實踐帶動專業的學習。現在看來,以項目帶學習的方式對學生提高專業水平既快又有動力。但此種方式需要教務部門能夠給予教師靈活掌握課堂教學方式的自由。同時,學院實驗設備方面也需要能夠提供充分的保障。

2、盡快申請學術型碩士的學科點。

雖然本專業現在有MFA(電影、廣播電視專業領域)的專業碩士點,但對于未來學科發展來說,在此基礎上,盡快申請學術型碩士授權點可以更快地提高教師與學生的學術水平。

3、加強與校外企業與事業單位的合作,實現産學研一體化發展。

對于本專業發展來說是重要的提升手段,既可以使學生能夠與社會實踐與需求直接對接,同時,又能提高教師們的實踐水平與教學水平。

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研讨活動總結

1、減少教師教學工作量。

教師課時量還是比較多,應該把教師授課工作量整體再降一點,課多不利于做科研。

2、增設類型豐富的選修課。

可以多開優質選修課,讓老師有發揮自己研究專長的空間,也可用以滿足課時量。

3、學術假。

盡快允許教師隔幾年有一學期學術假,不安排授課,外出查資料寫作,津貼和工資照常。

4、細分教研室。

中文系應該細分為各教研室,教學任務由學院下達各教研室具體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