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9:30,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人文傳播學院和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聯合舉主辦的劉小楓專場講座——“斯威夫特與古今之争”在圖書館多功能報告廳成功舉辦。本次講座是人文傳播學院“新人文講壇”的第4講,也是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南冥講壇”第26講,由社科中心的賈東陽老師擔任主持。 講座開始,劉小楓教授首先向我們講述了斯威夫特的名著《格列弗遊記》其譯本及導言的現今狀況,随後主要介紹了“古今之争”在法國和英國的曆史背景,指出古今之争主要是現代民主制與古代貴族制兩種政治制度之争,而《格列弗遊記》則是一部關于“古今之争”探讨最深、篇幅最大的經典著作,書中大量涉及到政治、宗教和曆史等領域。劉教授還将孟德斯鸠《論法的精神》與此書比較,明确分析了二者的異同點。 随後,劉小楓教授為大家分析概括這部寓言式小說的結構,他指出,《格列弗遊記》第一卷中格列弗的“小人國”探險,影射了“靈魂的渺小萎縮”,指代光榮革命後的英國;第二卷中的“大人國”探險,則指代那裡人們的心性高尚、民風淳樸;劉教授認為,這兩卷的第六章都有崇古思想,斯威夫特采用寓言的手法,引用柏拉圖關于靈魂的大人與小孩的對比,寫出了五種靈魂類型和五種政治制度的關聯。第三卷的飛行島經曆,表現的則是新理性科學的雄心和自信,兼含崇古與崇今的複雜态度;劉小楓教授認為小說中第四卷最難理解也最具哲學意味。他探究了喻指高貴、理性的“慧骃”黑馬與貪婪、自私的 “野猢”白馬的關系,強調了辨識不同類型“慧骃”馬的重要性,并再次提到柏拉圖的靈魂比喻。在概述結構、主題基礎上,要窺探出小說中寓言式叙述下隐埋的古今之争的意旨,以及在古今兩種政治制度博弈的背後,隐含的是現代知識分子中靈魂類型的深度探讨。
最後劉小楓教授從探險主題、諷刺筆法、寓言手段分析了該小說的藝術性。劉教授的講述獨到深刻,啟人心智。在問答互動環節,劉小楓教授還與同學們熱烈讨論了莊子的大小之争、霍布斯的絕對君主制以及人性等問題,進一步開闊了學生們的視域。本場講座在同學們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人文傳播學院院長劉複生教授、社科中心張志揚教授、全校100多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學術講座。
(文:彭露 審議:孫淩昱 楊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