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
當前位置: 首頁 原站點 學術交流 正文
    02 2017.07
曹順慶教授莅臨我院作題為“話語權與文學研究”的講座
日期:2017.07.02 點擊:

2016年6月26日晚上7:30,曹順慶教授在我校圖書館五樓多功能報告廳為我院師生作了題為“話語權與文學研究”的精彩講座。曹順慶老師是國家級稱号人才、博士生導師,現任現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本次講座由劉複生院長主持,我院師生兩百餘人參加了本次講座。 曹順慶教授首先比較了傳統的曆史觀點和西方新曆史主義觀點的差異:傳統的曆史觀認為一切曆史都是事實;西方新曆史主義則針鋒相對的提出一切曆史都是現代史,是一種與曆史發生虛構、想象或隐喻聯系的語言文本或文化文本。西方新曆史主義帶有後現代主義的批判性、消解性和颠覆性。關于曆史能否被任意“闡釋”,西方的現象學、闡釋學、接受理論等衆說紛纭。曹順慶教授認為,新曆史主義的弊端在于“曆史并非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并且西方理論存在闡釋界限不明,解構之後不知道何去何從等諸多問題,需要中國研究者反思,“闡釋”的背後真正起作用的因素。 曹順慶教授指出,“一切曆史的背後都是話語權控制與鬥争的曆史”。擁有話語就意味着擁有發言權和書寫的權威,就意味着可以制定規則、書寫曆史,甚至是壓制他者。曹老師從古代文言霸權、儒家文化霸權,現代白話霸權等角度提出了“漢代為什麼沒有文人詩”“史記為什麼沒有墨子傳”“唐代為什麼沒有白話詩派”“金瓶梅的作者為什麼不署名”“現當代白話詩中沒有古體詩”等問題。曹順慶教授說,從古代的文言霸權到現代的白話霸權,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是值得我們深究。并且,這些看似無關聯的問題背後,其實是有曆史規律的。作為學者,必須要超越個人、學科、時空的界限,才能撥雲見日看到現象背後的東西。曹順慶教授進而指出重建中國文化話語權的兩條途徑:一是使中國原有的文化理論活過來,二是中國文論超越西方理論,兩者都強調中國文化的主體性問題。 曹順慶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形象生動,見解獨到,發人深省。講座現場不時響起會意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講座結束後,曹順慶教授與我院師生親切的互動,并合影留念。劉複生院長為本次講座做了總結:“曹教授對西方理論有清醒的認識和反思,提醒我們在全球化時代保持中國文化的主體性,并對于中國文化的複興寄予了厚望”。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