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活動
當前位置: 首頁 學生工作 學生活動 正文
    21 2018.08
“佛系方言調查組”陝西西安方言調查報告
日期:2018.08.21 點擊:

“佛系方言調查組”調研的第二站,是位于中國西北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市。由于陝西方言種類豐富,且各自有較大的差異,故此,我們選擇了作為陝西關中方言代表的西安話(關中東府方言)作為調研對象。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介于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是曆史淵源的十三朝古都,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使西安的方言也有了濃厚而深沉的文化積澱。現代以來,西安話就是中國方言研究的重中之重,這也為研究關中東府方言提供了大量的文獻資料。

8月9日下午10點,我們來到了陝西省圖書館。陝西省圖書館是陝西地方文獻收藏中心,這裡館藏有大量陝西地方文獻資料。我們首先在電子查閱處查詢有關關中方言的資料,所有關于陝西方言的資料均位于地方文獻收藏中心。幸運的是,在地方文獻收藏中心裡,就有關于方言的資料條目,這為我們的調研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我們找到了五本有關資料:《渭北方言研究》、《陝西方言語法調查研究》、《唐代關中方言音系》、《陝西關中方言志》、《演化與競争:關中方言音韻結構的變遷》。取到資料後,我們便開始了細緻的資料整理與挑選。

首先,我們查閱了關中東府方言的形成背景。我們發現,關中東府方言的形成與演化,與古代行政區劃的變化有極大的關系。關中東部的政區建制是以渭水為界設立的,故此,東府小片的北部與南部略有差異。而其東部和西部也有差異,以位于東北部的合陽縣最為特别,其方言感更加濃厚。

調查發現,關中方言與中國古代漢語有非常密切的聯系。例如“咥”一字,意味“吃”,例如“咥面”就是“吃面”的意思。而在古代漢語中,咥也是此意。出自明代,倪元璐《袁節寰大司馬像贊》的一句“足履虎不咥,身恃之長城。”,足以說明。另外,“嫽”一字,陝西話裡意為“好”,“聊咋咧”就是“很好”的意思。嫽是古字,最早的甲骨文就有嫽,後引用為美好、暢快。《詩經·陣風·月出》中“佼人嫽兮”,即“美人多漂亮啊”。

關中東府方言是極具代表性的中原官話之一。它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很多認為關中人說話土氣,生冷硬噌,難登大雅之堂。實際上,在古代它是中國的官話,被稱為雅言,《詩經》《唐詩》要用古代的官話,也就是現在的關中方言來讀,才算是标準讀音。

陝西省圖書館

陝西地方文獻收藏中心

查閱文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