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活動
當前位置: 首頁 學生工作 學生活動 正文
    18 2005.03
訪泰七日心得
日期:2005.03.18 點擊:

前言:04年底的印度洋海嘯分秒之間就奪去了30萬人的鮮活生命,泰國是這次海嘯的受災國之一。這篇短文就獻給給了我那段美好記憶的泰國朋友們,願他們一切平安、重建家園。 時間:2004.9.5~2004.9.12 地點:曼谷、芭堤雅、大城府 一、交通——讓人歡喜讓人憂 剛剛來到曼谷,就了解到曼谷的三多:“女人多、蚊子多、車子多”。其中最有感觸的,莫過于“車子多”。 說到車子多,不能不談到公路,曼谷的公路網不能說不發達。在曼谷,立交、高架橋、空中電車、高速路、地鐵、火車應有盡有。從天上到地下整一個交通網。但是,曼谷車子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了道路增長的速度,所以塞車的問題就突顯出來,尤其是在海口這個很少堵車的城市,碰到的那麼長的“長龍陣”,還真有點不适應。 在曼谷,堵車的高峰時間一般是早上6:00—9:00、下午5:00—8:00,因為這是上班上學人流彙聚的高峰時段。所以,曼谷人一般要提前很早上班上學。工作的人還好,他們有私家車,中小學生可就有點慘了,他們要早早在家門口等校車,上了校車又開始在車上等。所以,曼谷的中小學生一般起床都很早,很多小孩子因為要早起床而哭鼻子。雖然堵車很普遍,但是,以堵車為由而遲到是不被接受的。在曼谷上班如果遲到要罰款,一般遲到一個小時罰50铢,相當于人民币10元錢。 有此經曆的人都會了解,等車是極需耐心的。尤其是在曼谷這樣經常堵車的城市,司機師傅們更需要耐心。所以我個人以為曼谷的交通廣播台一定很有市場。曼谷的車速一般很快,大白天也常常看到一輛輛車子從耳邊呼嘯而過,晚上更不必說,我分析正是因為司機們在紅綠燈口等了太久,人人都憋了一口氣,一旦紅綠燈放行的時候就開足馬力,直奔下一個紅綠燈口,再開始下一輪的漫長等待。 曼谷車子太多,準确地說,應該是曼谷的私家車多。曼谷人口600多萬人,車子就有300多萬,平均每兩人一部車,可以想像一般的富裕家庭,五口人有五輛車,而且都是奔馳、寶馬、勞斯萊斯、本田、豐田等高檔車。街邊經常看到賣車的商店以及等待買主的新車。曼谷街頭的加油站和停車場也極多,尤其是停車場,大的有好幾層。曼谷的車子為什麼那麼多呢?這也是我們剛到曼谷的疑慮。第一個原因當然是有錢。泰國雖小,但泰國的經濟發展比我們要早,97年亞洲金融危機過後,泰國政府用了兩年的時間還清了欠美國人的錢,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經濟發展。所以泰國的農業、旅遊業、手工業都很發達。作為泰國的首都,曼谷是泰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有錢人自然很集中。第二個原因,雖然泰國車價和中國差不多,但泰國車子的保養費用相對很低。中國人常說,買得起車養不起車。而在曼谷,養車一年僅需幾千泰铢,而且泰國的駕照很好考,其中包括國際駕照。 曼谷的車子雖多,經常塞車,但交通秩序井然。我在曼谷呆了七天,從來沒有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來追尾、蹭掉一點油漆等小事情也沒碰上。比起國内的一些城市,車子雖不算多,但常常因為各種交通事故而塞車,不由得感觸:車流壓力下的秩序尤其珍貴。 接下來我要講講行人。有的人可能會想曼谷車子如此多,車速如此快,一定為曼谷的行人擔憂。其實大可不必,曼谷有很多天橋,非常方便。我曾上過曼谷的一個天橋,從一個Shopping mall到對面的珠拉(音譯)大學(CHULA UNIVERSITY)。走上台階後發現有一段平行的電梯,你隻需站在上面,就可以從天橋的一端到另一端,然後再下台階。當時我就想:這段電梯應該是彌補行人上下台階消耗的體能吧。曼谷的天橋對行人可真是體貼。 行人如果不走天橋一定會走人行橫道,如果人流過多,燈亮了行人還未過完,可做個停車的手勢,司機自然會放慢車速讓你安全過去。所以我覺得在曼谷還真有點行人至上的味道。當然,請千萬别在高速路上橫穿馬路。每屆政府都把緩解交通擁擠問題作為大事來抓,但曼谷的車子的确增長的太快了。雖然給交通出行帶來了不便,也引起了環保的問題,但至少可以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曼谷的有錢人越來越多,錢包也愈來愈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泰國七天,在路上隻看到三輛自行車。 二、曼谷――名副其實的國際城市 剛到曼谷的國際機場,就被這裡的氛圍所感染。不同膚色不同人種的人們把這裡變成了一個比中國的菜市場還熱鬧的場所。接下來的幾天裡,坐車經過曼谷大大小小的街頭,老外也随處可見,到顯的我們象個泰國人。去商場買東西、去吃飯,服務員一上來就是撲天蓋地的泰語,還有人向我們問路的。而且,這裡可以看到很多外國知名公司的駐地和很多的國際學校。所以,曼谷人英文普及程度相當之高,我們所到之處一般都可以用英文随意交流。在我們所住的Prince hotel賓館旁邊有一家seven-eleven店,那裡的兩位收銀員英文講得極好聽。當然,有的泰國人講英文口音很重,講起英文來像唱歌。 說曼谷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城市,不僅僅是因為以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曼谷人對外來人,沒有歧視。在曼谷華人不是二等公民,不僅如此,在泰國的華人後代通過自己的艱苦創業大多發展得很好,赢得了很高的經濟社會地位。更何況,我們偉大的祖國蒸蒸日上,更讓在外發展的海外僑胞們無比安心。 三、大學——當之無愧的高等學府 在泰國七天一共參觀訪問了三所大學:法政大學、珠拉大學、大城府師範大學。法政大學是首先參觀的大學,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太大了。法政的占地面積至少是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的兩倍,這裡有很多的運動場和人工湖。我們有幸和法政大學Faculty of Engineering 和Faculty of Architecture進行交流。交流會後我們有幸參觀了Faculty of Architecture學生的作品展,他們均用英文講解,演示自己的作品,所以我相信這裡的學生動手能力相當強。 法政大學特地安排我們在學生餐廳用餐。我們這才了解到法政的後勤管理情況。在國内,很多高校後勤社會化剛剛起步,尤其是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後勤服務集團才剛剛挂牌不久,因此,法政的後勤管理經驗更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我們了解到法政是在曼谷亞運村的基礎上擴建的,亞運村現在完全是學生住宿、運動、休閑的場所。這裡的設施和服務質量都是高水平的。而且住宿費一般比校外便宜20%,因此學生們都喜歡入住這裡,學生宿舍常常滿員。乘車經過體育館,以前亞運會的主會場已經成為了學生們的運動天堂。我們來時這裡正在搞排練,一股年輕人的活力與朝氣撲面而來。聯想到國内一些城市體育設施閑置的問題,我個人覺得,運動設施與學校共赢是明智的選擇,畢竟,學生們是最熱衷運動的。 珠拉大學坐落于曼谷的鬧市區,全稱ChuLaLongHong,這是泰國第五世皇的名字。如果說法政是泰國的北大,那麼珠拉便是泰國的清華。據在這裡工作的陳博士介紹,Only Smart People Can Attend ChuLa University。所以,這裡的學生就業率極高。我們乘車進入校園,整個校園給我的感覺是傳統與現代的交彙。這有泰王的雕像和酷似皇宮的古老建築,更有穿梭于各個建築間的身着珠拉校服的學生。沒錯,曼谷的大學一般也有自己的校服,而我個人覺得珠拉女生的校服是最具時尚感的。 珠拉不僅是聰明人的學校也是有錢人的學校,絕大多數的學生開私家車上下學的。所以校内停滿了小轎車,而且老師的車子少,學生的車子多,這跟國内有些不同。另外,我們還逛了校内的超市,發現超市裡的絕大多數商品都印有“珠拉”的名字。這可算是很好的廣告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珠拉的牌子的确吃香。我們訪問珠拉大學的那天正好是周末,因此校内有個跳蚤市場,衣服、手飾、小吃、生活用品和各種小玩意,應有盡有,讓人不由羨慕珠拉大學學生們的生活。 四、自然與人——和諧并存 泰國是個溫度、濕度都很高的國家,因此這裡也是植物的天堂,尤其是泰國的國花——蓮花,簡直随處可見。我常常在街頭發現一個碩大的壇子,裡面乘着水,幾朵淡紫色的睡蓮飄在上面,讓忙碌的街道也溫柔起來。曼谷的街頭還有很多鳳凰樹、三葉梅以及叫不出名的花。參觀水上市場的時候,發現水上漁民的小屋外擺滿花盆,也常有插滿鮮花的吊盆,泰國人對花的熱愛可窺見一斑。尤其是當地小販給我戴上有茉莉花香的由三種花串起來的傳統花環時,一整天都感覺自己是最美麗的。 在曼谷的街頭還經常可以看到鴿子,這是寺廟養的,沒有人會捕殺。魚也一樣。我們在水上市場的時候,把面包丢下水,會有一群群碩大的魚圍擁上來。同樣的,沒有人會捕殺這些可愛的魚。 五、海外鄉親——血濃于水的親情 我們這次泰國之行,是受泰國海南會館的邀請。這七天,他們為我們提供的優質服務和精心安排,讓我們簡直受寵若驚。我們一共有兩次相聚的晚宴。晚宴上,會館的各位元老們和我們這些年輕人坐在一起,吃在一起,樂在一起,他們雖然年過花甲,但卻擁有一顆年輕的心。 這些在外打拼的老人們,曾經的風吹雨打,全都化作臉上的燦爛笑容。他們教導我們要心胸廣大,榮辱不驚,教導我們發奮學習,珍惜光陰。他們就像我們的長輩,把他們自己最最寶貴的經驗、經曆,毫無保留地拿出來和我們分享,他們的笑容不僅留在了相冊裡,也永遠地留在我的心裡。 (文:馬莉)

曼谷街頭一景,照片中間是泰國的皇帝和他的妻子。

珠拉大學最富标志性的建築。

大成府廟宇的一角,被列為世界遺産名錄。

我與大成師範學院ISC(International Study College) 的學生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