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支教,二十天,從“我來自偶然”開始,在“我依然會珍惜”中結束。這之間,感動就像流水,潺潺流入心底······
觸及夢想
七月十二号中午時分抵達臨高縣多文鎮東江學校,還沒來得及安頓好,一群群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趕到學校。迎着他們一張張純真燦漫的笑臉,一雙雙渴望新知識的閃亮的眼睛,及他們獨具的鄉村氣息,我的疲憊凝聚,然後,很快,消逝。終于可以觸及我一直以來當老師的夢想,激動,難以言表。“老師!”“老師!”幾個相對較活躍的小朋友積極主動地跟我們打招呼,我在激動中深深感動:老師,人民教師,人類靈魂的塑造師。
看到他們,我聯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我也來自農村,也像他們一樣,很少走出去,與外界的接觸極少,所以對外界很想知道點什麼,卻又無從了解。我想在這期間,我要用我的眼睛把外界折射成一個缤紛的世界,再展現在他們的純真面前,既滿足他們的求知欲,也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那部分,激發他們的夢想,通過适度引導,使之更加增強學習的興趣。
七月十四日八點十分,站在講台上,開始了我的第一堂課,這一刻,我真正理解了“夢想”二字,我一直以為,咱們的素質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老師的“滿堂灌”,我嘗試着把黑闆這個有形的舞台和黑闆這個心中的七色闆變成我們施展才華和智慧的地方,當然,這個“我們”既包括老師,也包括學生,讓我們在快樂中學習成長。比如,有時候,我會帶世界地圖或者中國地圖去教室“玩玩”,帶他們看看,這裡面有我的夢想,當然我更加希望在這裡種下他們的夢想。因為,對沒有方向的船來說,或者迷失方向的船來說,所以方向的風都是逆風。作為船長,雖然是暫時的,但我也會盡我最大的努力,讓每一個水手擁有自己的方向。加油!
體驗責任
一個團隊的高效主要體現在她的合理分工與合作,當然,為了保證我們這個團隊的高效,我們也離不開分工與合作,從十五号開始,孫翼飛成了我的搭檔,同時四年級的班主任,四年級的數學及六年級的地理就明确了他們的責任,當然責任并不僅僅源于分工,而是那聲“老師“,從學生的身份一下子就上升到老師,責任也随着上升,雖然隻有二十天,但那種把學生的前程握在手心的感覺,讓我幾乎不敢輕易說出一句話或做出一個舉動,因為,很有可能在這種不經意中,某句話,某個舉動,都會留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因為這種責任,我每天六點就感覺必須起床,中午就算躺會也會覺得奢侈,由于每個孩子都是本着一顆對知識的追求之心才會來這麼早,冒着炎炎的夏日,淋漓的大雨趕到學校,但孩子畢竟還是孩子,需要那輕輕的一點,或者陪伴。我也因為夢想的驅動,想多花點時間跟他們在一起,同時讓他們更多的了解夢想,普通話,衛生,及一些簡單的做人的道理。
當然我自身體驗到責任的同時,也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責任。以往,他們的班委是老師直接任命,主要針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這次我們采取的是自願競争,并通過投票表決。競選結果是一個成績平平,卻有點皮的學生當上了班長,及一個成績偏差的學生成了學習委員,通過責任意識的灌輸、傳達,皮孩子長大了,那位不愛學習的孩子也成績直線上升了……
收獲童心
這二十天,疲憊被責任驅趕。收獲的确實不僅僅是快樂,更有一顆童真的心。
大約是在去之前的十幾天裡,我才意識到我丢失了最珍貴的自信,這次東江之“旅“,我站在那個不到三尺的講台上,慢慢重拾了我遺失已久的自信,這應該是在幫學生們拾起自信的同時,意外收獲的吧。
這二十天裡,和他們一起炒,一起鬧,真的很快樂,每天跟他們一塊聊天,演夢想,猜謎語,玩腦筋急轉彎,跑接力,丢手絹,跳繩,下棋,吃波羅蜜…….樂在其中,感覺似乎回到了童年,心真的年輕了許多。和他們一起玩的日子裡,我對孩子們有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同時也學會了很多。就像騎自行車,哈哈,還真有點令人難為情,他們竟然直接告訴我“老師,我們這兒,一年級的小朋友就沒有不會騎車的裡!“更令人難以忘懷的是他們竟說”老師,你真像一個小孩“氣死我了、可能玩的時候太忘形了吧,不過也不得不承認,上課時,我是老師,下了課就很不一樣了,通常,我們時朋友,更多的時候,他們是老師,我是學生吧。
一起同去的還有藝術學院的幾個同學,由于這個原因,我有機會接觸藝術。我對美術一直有種難以述說的情緣。通過這些天的接觸,我再度喜歡上畫畫,可能從今往後,他都會成為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應該可以算做我這次最大的收獲之一了吧。從藝術的角度感悟生活,确實另有一番滋味。
感悟“知溝“
“知溝“理論是美國傳播學家蒂奇諾等,在對六十年代的美國要求實現教育機會平等的社會呼聲中對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補充教育計劃的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由于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通常比社會經濟地位低者更快的獲取信息,因此,大衆傳播媒介傳達的信息越多,兩者之間的知識鴻溝就越有擴大的趨勢“
從藝術的角度看,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精靈。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可愛之處,我也盡我最大的努力從适合他們的角度去鼓勵他們。
雖說每個孩子都很聰明,但是,鄉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的知溝已越來越擴大化了。盡管農村義務教育已實行免收費制,這對一般農村家庭來說,大大減輕了負擔,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地區的落後往往也伴随着觀念意識的不先進。就東江而言,一般的家庭都嚴重超生,五六個叫普遍,七八個不奇怪,唉,超生意味着什麼呢?其次,重男輕女的思想在這一帶也比較普遍,班上大多數學生是女生,聽他們說,男孩通常是送到外地去連樹立念書了接受好點的教育,而女孩通常是初中一畢業,就會走上打工之路,再者,這大多數學生根本就沒有要繼續求學的意識,包括家長從來都沒想過要送孩子連大學,仿佛初中一畢業就打工已經成了他們的歸宿……
這幾個方面還需要大力改善,計劃生育似乎還得繼續倡導,男女平等及上大學的理念也不能放松,同時,信息相對富裕者幫助信息貧困者在這種擴大化的趨勢中,知溝似乎可能緩和,隻有這樣才更加有利于社會的和諧。
(文 07廣告1班 段文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