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習慣相互祝願——過年過節時祝願,紅白喜事時祝願,小孩子滿月、百天也要祝願。科技發達了,對社交網絡同樣發達的人來說,手機有時都會因為祝福信息的重負累到癱瘓。的确,祝願是一種成本極低的人際交往方式,祝來祝去,盡管會有不同比例的真心和假意在其中,被祝願的人也大多樂得照單全收,讨個好彩頭。
在祝願語中,最常被用到的就是“福”字,有時候還會往大裡說到“洪福”,人們可以各取所需地解讀這兩個字:想做官的人認為“洪福”代表升官晉爵,想發财的人認為“洪福”代表财源滾滾,想續香火的人認為“洪福”意味着兒孫滿堂……把這樣的祝福送給别人,被祝福的大概沒有不高興、不受用的。然而,與“洪福”相比,還有一個詞叫做“清福”。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卓越有為、什麼都不缺的國王,卻不那麼快樂。某次出行,他看見一個躺在馬路上的乞丐,問他道:“你需要得到我的幫助嗎?”那衣衫褴褛的乞丐正在太陽底下睡覺,聽到問話,睜開惺忪的雙眼望了望國王說:“需要,請你站到一邊去,别擋住我的陽光!”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讀者的思緒卻不應停止——緣何這位什麼都不缺的國王卻比不上一個什麼都沒有的乞丐知足和快樂?或許有人會說這隻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故事,但它的确折射了世人對于“福”的不同理解。
“洪福”是求一個“得”字,得到金錢、地位、權力、情感……它的基礎是人生的加法,要這要那,用不斷的獲得來填充欲望的溝壑。然而,這種加法是沒有窮盡的,求不得的時候就會是痛苦的開始——想做官的人發現總有人比自己官大;想賺錢的人發現總有人比自己錢多……
“清福”則更像是做減法,卸掉名譽、地位、财富的重壓後,享受一身輕松的感覺。所以,更多的時候,人們會給離退休的老人這樣的祝願——辛苦了一輩子,您終于可以回家享清福了。事實上,不隻老人,整日奔波工作的人,又有哪一個不是身負重壓?平時上班,不進則退,由不得你偷懶,但好不容易過年放假,正适合享受幾天“清福”。如果能夠不為那些過于形式化的海量祝福所累,大概也是一種幸福吧。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