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複(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産業的執行官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者。1998年,李開複加盟微軟公司,并随後創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擔任Google(谷歌)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一職。2009年9月4日,宣布離職并創辦創新工場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一、自信中要不失謙虛
4歲的時候,我跟父母說:“幼兒園太無聊了,我不想上了,我要讀小學。”媽媽看我很自信,拍闆說:“隻要考得上,你就去。”
很幸運,我考上了,因為年紀太小,父母還主動幫我聯系私立學校。
一天,鄰居阿姨看到小小的我,就跟我開玩笑:“你讀得來嗎?”
“我還沒看到過99分呢。”言下之意每次都考100分。
一周後,我拿着90分的考卷回家,被媽媽結結實實打了一頓。媽媽很生氣:“我記得那天你對阿姨誇下的話,打你不是因為成績不好,而是太自大。”
從此,我就記下了這個教訓并受益終身——自信,但在自信中要不失謙虛。
二、天賦就是興趣,興趣就是天賦
我十歲開始了在美國的留學之路。
高中時,開始第一次創業,和同學們做餐巾的扣環,因為客戶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賺了些錢;第二年我向導師提出,要求重新來過,我要找到真正的客戶。當時學校把午餐時間從70分鐘改到50分鐘,同學們意見都很大,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出售印着“I want longlunch”的T恤,賣給同學,大受歡迎。
很多年後,有人問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怎麼辦?我告訴他:那就用更多的時間找到興趣;如果再找不到,送你一個秘訣——天賦就是興趣,興趣就是天賦。
三、思考比傳道更重要 觀點比解惑更重要
大學的時候,憑着興趣我選擇了計算機系。系主任尼克跟我們傳遞了一個觀念——思考比傳道更重要,觀點比解惑更重要。
教育,就是知識都忘光時剩下的那點東西,也就是學習的能力。
四、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
畢業論文中,遇到了小麻煩,和導師的方向不一樣。是和權威頂撞,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導師對我的态度是——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不但讓我自己嘗試,還為我赢得了經費上的支持,他的話至今印象深刻:“在科學的領域裡,我們要有胸懷,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
五、挫折不是懲罰,而是學習的機會
畢業後留校任教,其中一項任務是教一群天才高中生編程,8周教學結束後,60個學生全部合格。我高高興興到系主任那拿薪水。
系主任的桌上放着一沓學生對老師的點評,我要求看看,結果是慘不忍睹。
學生們給我取綽号,把我的課堂稱為“8點開複劇場”,說我的課程讓人昏昏欲睡,天知道我當時自我感覺多麼良好。
但挫折不是懲罰,而是學習的機會。我主動請教熱門老師,他們教我,教學要有目光接觸,如果害羞,就看最後一排同學的頭頂;上台緊張的話,雙手按着講台,人家就看不出你在發抖。至今,我還保留着這些習慣。
六、創新不重要,有用的創新才重要
教書工作兩年後,我加入了蘋果,之後到了SGI(美國視算科技公司)。在SGI做了一個很酷的三維浏覽器,台下有人用過嗎,沒有?當然,因為失敗了,100人左右的團隊,90人最後失業。
這麼酷的産品為什麼失敗?因為科學家做産品,衡量的标準是“新”,但産業首先要求的是“有用”。
我們的創業也是一樣——創新不重要,有用的創新才重要。
七、我們需要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2005年,谷歌準備進入中國,我想跳槽,結果東家微軟很生氣,問題很嚴重,把我和谷歌告上了法庭,微軟用上千萬美元雇用頂級的律師來阻擊我,媒體也質疑我的誠信。
我用上了自己所有的法律和計算機知識,堅持之下,官司取得了勝利。
有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八、求知若饑,虛心若愚
2005年9月,我開始了在谷歌的工作,我在這裡學到的 不僅是最精确的搜索技術、最大規模的數據中心,還有最好的創新模式和如何打造一個工程師最向往的公司。
美國做過一個調查,人的一生平均換4到5個工作。求知若饑,虛心若愚,是要永遠保持的。
九、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領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每個人總有些想堅持的東西。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領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不要讓任何人的意見淹沒了你的心聲。
十、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你留下了多少
我這次選擇了創新工場,今年9月成立,每年嘗試20個新的創意,并拆分出3-5個獨立運營公司,我的目标是把它辦成創業的黃埔軍校。
這個選擇正确嗎?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是錢?得到之後,會更快樂嗎?你的價值在哪裡?
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你留下了多少。我希望百年之後,我的墓志銘上,留下的是這樣一段話:李開複(1961-20??),熱心的教育者,經過寫作、網絡、演講,他在中國崛起的時代幫助了衆多青年學生,他們親切地稱呼他:“開複老師!”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