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手冊
當前位置: 首頁 學生工作 心理健康 心理手冊 正文
    22 2009.05
大學生擇業的心理調适
日期:2009.05.22 點擊:

在人的一生中,職業選擇期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因此,在職業選擇期良好健康的心理關系着一個人今後人生曆程的發展,它決定着一個人在職業生活中能否發揮自己的個性,施展自己的才華,取得事業成功與自我價值的實現。為了避免大學生擇業中的心理障礙與心理壓力,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來調适大學生在擇業中存在的不良心理。

一、關于調适的基本觀點

調适,又稱心理調适,是指改變或擴大原有認知結構,以适應新情境的曆程。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挫折和沖突,引發各種心理問題,既不利于個人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求職就業。心理調适的作用就在于幫助大學生在遇到挫折和沖突時,能夠客觀地分析自我與現實,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擾,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從而保持一種穩定而積極的心态,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人盡其才,各得其所。

所謂自我心理調适,就是自己根據自身發展及環境的需要對自己的心理進行控制調節,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潛力,維護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困擾。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适,能夠幫助自己在擇業遇到困難、挫折和心理沖突時,進行自我調節與控制,化解困境,排除困擾,改善心境,尋找最佳途徑實現自己擇業的理想和目标,不至于因受挫而使情緒一落千丈或喪失信心。因此,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心理調适的積極作用,提高自我調适的自覺性,增強承受挫折、化解沖突和矛盾的能力,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态,促使心理健康,順利擇業。

大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适一般有以下四方面途徑:

(一)充滿自信

知人為聰,知己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難。大學生應該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把主觀願望和客觀條件結合起來,強化自信心理。一些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由于怯于出頭,羞于表現,常常給人以唯唯諾諾、缺乏能力的感覺,不能給自己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在面對日益激烈的人才競争,大學生就應該抛棄自卑心理,樹立自信意識。充滿自信,在平時就應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質,改變那些不适應發展的不良的人格品質,培養自信樂觀,自強不息,寬容豁達,開拓創新等品質,樹立自信心。在求職遇到挫折困境時,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被暫時困難所吓倒,正視現實,放眼未來,要相信未來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對自己抱有合理而堅定的信心,定能達到理想的彼岸,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同時要适時調整自己的不良心理。對求職的期望适度,保持實事求是,知足常樂的心理。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大學生,更應該懷着一腔熱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奉獻青春。

記得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有兩隻小青蛙,不小心掉進了一個裝油的壇子裡,想跳出來,油太膩,想爬出來,壇子太滑,多次努力沒有結果。其中一隻想:反正沒有希望還遊什麼呢?這樣想着于是越來越遊不動了;而另一隻雖然疲勞還是堅持遊着:隻要有力氣,我都要遊下去!遊着,遊着,它突然碰到了一塊堅實的固體,是黃油在它的不停的攪動下凝固起來,它踩在凝固的黃油上一用勁跳了出來——原來成功就這麼簡單。

(二)正視社會現實

人是社會之人,是現實之人。正視社會現實是大學生擇業必備的健康心态之一。積極的心态是正視社會,适應社會;消極的心态是脫離社會,逃避社會。目前總的趨勢是随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越來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而随着大學生就業制度改革深化,随着國家勞動認識制度的改革配套,社會将盡可能為大學生求職擇業提供較好的環境,職業選擇的機會将大大增加,這必定為大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廣闊的天地,也有利于大學生自身的發展與成才。但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目前的生産力還比較落後,供需形勢不平衡,教育結構不合理,社會為大學生提供的工作崗位不可能使人人滿意。另外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市場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不正之風還有可乘之機,用人單位自主權擴大以後,對大學生要求更加嚴格。所以,大學生要從實際出發,更新擇業觀念,面對人才市場,必須勇于競争,以便被社會承認和接受。正視社會現實,還需要大學生認清社會需求,根據社會需要選擇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應好高骛遠、脫離實際。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不能離開社會而生存與發展,每個人自我願望的實現都離不開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擇業作為人的一種社會性活動,必然也會受到種種社會條件的制約。大學生如果脫離社會需求,則很難被社會接納,甚至難以生存下去。那種一味追求個人名利,滿足自己的願望的擇業觀是不可取的。

(三)培養獨立意識

社會并不把大學生當作學生或未成熟的青年看待,社會要求大學生對自己行為負完全的責任。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獨立意識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紛繁瑣碎的日常小事開始,訓練獨立處理問題,發展各種基本生活技能的能力,擺脫家庭的關懷呵護,學會自立。其次,要注重培養獨立處理學習、生活、應付工作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而不是在等待老師安排和指導下去做,要學會順應環境,改變環境。第三,要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走向獨立。思想上意識到大學生要走自己的路,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尋求自己的奮鬥目标,獨立處理面對的各種問題,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想體系;而心理上的獨立,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有自信心,無論成功與否,身在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坦誠地對待自己,都相信自己的能力,做到自尊、自愛、自信、自強,保持樂觀進取,積極健康的心态。

(四)正确對待挫折

挫折是試金石,心理健康的人,勇于向挫折挑戰,百折不撓;心理不健康的人,知難而退,甚至精神崩潰、行為失常。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應保持健康穩定的心理,積極進取的态度,遇到挫折,不要消極退縮,要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是主觀努力不夠,還是客觀要求太高,是主觀條件不具備,還是客觀條件太苛刻,經過認真分析,才能心中有數,調節好心态。有的同學一次落聘就灰心喪氣、一蹶不振,落聘雖失去一次選擇職業的機會,但并不等于擇業無望,事業無成。因此,遇到挫折,要敢于向挫折挑戰,知難而進,百折不撓。因為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會是平坦的,隻有堅強不屈,頑強拼搏,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而那些一遇挫折就偃旗息鼓的人,隻能半途而廢,永遠不可能成功。對待挫折不是被動适應和一時忍耐,而是要放棄等待機遇、怨天尤人、牢騷滿腹的挫折心理,藐視困難,增強信心,修訂目标,客觀分析,積極進取,創造新生活。

二、心理調适的具體方法

大學生要控制自己的心境、自覺地調整内在的不平衡心理、增強心理素質、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就需要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心理調适。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心理調适方法,供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加以使用。

(一)自我激勵法

自我激勵法主要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樣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觀念來激勵自己,同各種不良情緒進行鬥争,堅信未來是美好的,因為失敗、挫折已經成為過去,要勇敢地面對下一次,盡可能地把不可以預料的事當成預料之中的,即使遇到意外事件出現或擇業受挫,也要鼓勵自己不要驚慌失措、沖動、急躁,而是開動腦筋、冷靜思考、尋找對策。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要相信自己的實力,通過自我激勵,增強自信心,消除自卑感,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态。

(二)注意轉移法

注意轉移法即把注意力從消極情緒轉移到積極情緒上。當不良情緒出現時,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尋找一個新穎的刺激,激活新的興奮中心以抵消或沖淡原來的興奮中心,使不良情緒逐漸消失。如:聽聽音樂,參加體育運動,進行自我娛樂,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參加有興趣的活動等等,使自己沒有時間沉浸在因各種原因引起的不良情緒反應中,以求得心理平穩。

(三)适度宣洩法

當遇到各種矛盾沖突,引起不良情緒時,應盡早進行調整或适度宣洩,使壓抑的心境得到緩解和改善。宣洩的較好方法是向你的摯友、師長傾訴你的憂愁、苦悶,使不良情緒得到疏導。在傾訴煩惱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獲得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也可通過打球,爬山等運動量較大的活動,消除壓抑心理,恢複心理平衡,但應注意場合、身份、氣氛,注意适度,宣洩應是無破壞性的。

(四)自我安慰法

自我安慰法又稱自我慰藉法,關鍵是自我忍耐。在擇業中大學生常常會遇到挫折,當經過主觀努力仍無法改變時,可适當地進行自我安慰,以緩解動機的矛盾沖突,解除焦慮、抑郁、煩惱和失望情緒,這樣有助于保持心理穩定。在因受挫折而情緒困擾時,可用“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等話語來做自我安慰,解脫煩惱。

(五)合理情緒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認為,人們的情緒困擾是由于不正确的認知即非理性信念所造成的,因此,通過認知糾正,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不合理的信念給人們的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例如,有的大學生擇業不順利就怨天尤人,認為“人才市場提供的崗位太少”,“用人單位要求太高”,其原因就在于他隻從客觀上找原因,認為“大學生擇業應當是順利的”,“社會應該為大學生提供充足的崗位”等等。正是由于這些不正确的認知信念,造成了他的不良情緒,而這種不良情緒恰恰來自于他自己。所以,如果能改變這些不合理的觀念,調整認知結構,不良情緒就能得到克服。大學生運用合理情緒療法時要把握三點:第一,要認識到不良情緒不是源于外界,而是由于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所造成的;第二,情緒困擾得不到緩解是因為自己仍保持過去的非理性信念;第三,隻有改變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才能消除情緒困擾。

自我調适的方法還有很多,如環境調節法、自我靜思法、廣交朋友法、松弛練習法、幽默療法等。這些都是應變的一些方法,但最主要的是大學生要樹立正确的擇業觀,對擇業要充滿信心,要注意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樂觀豁達的态度,不要懼怕困難、挫折,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态和健康的心理。

總之,在擇業求職過程中,大學生應提高自我調适的自覺性,立足于自身的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态。同時,社會、學校和家庭各方面也應提供熱忱的關注和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面對現實,排除心理困擾,緩解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促使他們盡快實現角色轉換,順利走向工作崗位。

三、擇業方法及技巧

大學生在擇業時,積極的心理準備和心理調适固然重要,但掌握一定的方法與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自薦的方法和技巧

大學生為順利求職,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正确地宣傳、展示和推銷自己。自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自己能否進一步獲得面試的機會,是一次不見面的“面試”,因此,作為大學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恰當的自薦方式

常見的自薦方式有:口頭自薦,書面自薦,廣告自薦等多種。選擇何種自薦方式,對每一位求職者而言,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大學生應當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恰當的自薦方式。對談吐自如,反應敏捷且具有一口流利普通話的求職者,選擇口頭自薦,較能發揮自己的優勢;能寫一手隽秀的字體和漂亮文章的求職者,選擇書面推薦更能顯示出求職者的魅力。在人才競争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選擇哪種自薦方式還要看用人單位的需要,同時,自薦材料的遞送方式也很重要,求職者向用人單位當面呈送自薦材料,可加深用人單位的印象,增強求職成功的可能性。

2、自薦材料準備充分

自薦材料包括自薦信、個人簡曆、證明材料和學校推薦表等。自薦材料應當完整齊全。自薦信主要是進行自我情況的介紹,展示個人的能力和特點;個人簡曆主要讓用人單位了解自己過去的經曆;證明材料是個人所取得的成績;學校推薦表反映學校對自己的認可情況。自薦材料的準備,一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二要突出重點,強調個人的專長和特點;三要文筆流暢,字迹端正;四要措詞謙虛,不用可能引起别人反感的話語。有時,自薦材料用多種文字書寫對求職也有幫助。如你在少數民族地區擇業,用民族文字和漢語撰寫自薦信會取得良好效果,如前住外事、旅遊、合資企業工作,可另準備一篇外文自薦信,讓用人單位了解你的外文水平。

3、掌握自我介紹的技巧

靈活掌握自我介紹的技巧有利于幫助大學生順利打開求職的大門。自我介紹時,要積極主動,自信大方;要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強調自己的專業特長、知識面和興趣愛好;要實事求是,不要文過飾非;要有的放矢,針對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來介紹自己的能力。

4、赢得好感的技巧

赢得用人單位的好感也就達到了求職目标的一半,為了赢得用人單位的好感,自薦時可從四個方面把握:第一,應聘時着裝應整潔大方、幹淨利落、女同學切忌濃妝豔抹,穿着過分透明或性感的裙裝。第二,自薦時要充滿信心,落落大方,交談時從容不迫,聲音适度。第三,自薦時在以禮待人,舉止得當,在面試場合,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不宜将手插進兜裡或倒背、叉腰,而吞雲吐霧,指手畫腳,都不會給人留下良好印象。第四,要注意言語平實、客觀,避免鋒芒太露、誇誇其談,回答問題要切題,要注意文明用語.不使用油腔滑調,格調低下的俗話。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方法(SOLER)值得重視。

S:表示坐或站要面對别人;

O:姿勢要自然開放;

L:身體微微前傾;

E:目光前傾;

R:放松。

(二)面試的方法

在擇業過程中,用人單位常通過面試來決定是否錄用應聘者。面試不僅能考核一個人的綜合能力,還可以使招聘者通過觀察,了解應聘者是否具備從事某種工作的能力。面試是大學生擇業的一個重要環節,應當予以充分重視。

1、面試的準備

為了面試時能從容應戰,大學生在面試前應從三個方面做好準備:

(1)了解用人單位的情況。大多數招聘者都會提出與本單位有關的問題,因此,求職者對用人單位的情況應有所了解,以縮小雙方的距離,增加招聘者對你的好感。在面試前,應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或熟人介紹等方式去搜集用人單位的信息,如曆史、規模、主要業務、用人特點與要求等,從而在面試時能有的放矢。

(2)進行模拟問答。用人單位在面試過程中常會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求職者應對用人單位在面試中可能提出的問題做出預測,并進行模拟問答。招聘者要求回答的問題通常有四個方面:一是介紹自己;二是選擇該單位的理由;三是對時事政策的了解和看法;四是如被錄用将以什麼樣的抱負和姿态投入工作。事先準備好應聘單位可能的問題及其回答,将有助于應聘者的在面試中表現出良好狀。

(3)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态。在參加面試前要适當放松,調整自己的心态,應注意休息,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參加面試。

2、面試的基本禮儀

在日常社交中,禮儀是不可少的,在面試時,求職者更應注意講究禮儀,否則就會讓招聘者覺得你缺乏修養。面試時要遵守時間,一般可提前5—10分鐘到達面試地點。衣着應整潔,不要給人不修邊幅之感。舉止要自信文雅,表情要自然,動作要得體,坐和立都要保持良好的姿态。要注意聆聽對方的講話,向對方介紹問題時,眼睛要注視對方,不要東張西望,也不要眼睑低垂。

3、面試的語言應用

面試時的語言表達也是十分重要的。面試者回答問題時口齒要清晰,注意控制說話速度,保持語言流暢,答話要簡練完整,注意不要用口頭語和不文明語言,注意語調和速度的正确運用。面試時,談話要含蓄,遇到難以回答的問題,機智、幽默的語言會增加輕松愉快的氣氛,有助于化險為夷。在面試交談中要随時注意聽者的反應,要根據對方的反應,适時地調整語氣、語調、音量及内容,發現對方無興趣,馬上轉移話題,發現對方側耳傾聽,說明音量太小,要适當提高聲音。

4、回答問題的技巧

面試中,掌握答問技巧對應聘者十分重要。回答時要抓住重點,言簡意赅、切忌長篇大論,讓人不得要領。對招聘者提出的問題不可簡單地用“是”或“否”作答,應講清原因和理由,進行适當的解釋。如對招聘者提出的問題一時摸不到邊際或難以理解,可陳述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待對方确認後,有的放矢,切忌答非所問。回答問題時要有個人獨特的見解,但也不必為此而标新立異。面試時遇到自己不知、不懂、不會的問題,不要不懂裝懂,牽強附會,應誠懇坦率地承認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對方請教,反而會引起主試的信任和好感。

(三)筆試和簽約

筆試是應聘考核的輔助方式,近年來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也反映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與職業素質,主要的方法有:心理測驗,用來測試應聘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與職業興趣、職業能力、态度和個性、氣質等;專業考試,主要是檢驗求職者的專業知識與相關能力;命題寫作,反映求職者的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簽約是求職的最後環節,也是職業選擇的最後一步。協議書規定了學校、學生和用人單位三方的權利與義務。因而作為一種合同,大學生一定要慎重對待就業協議,認真考慮合同條款并做最後決定。

總之,職業生涯發展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心理健康的人在将來的職業生涯中更擁有主動權,心理健康的人在未來社會的激烈競争中擁有更多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