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在寬松中迷失
上大學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學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态,從一個中學生順利轉換為一個大學生。以怎樣的一種心态去适應大學生活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從小學到高中是一種強迫式的教育,大部分學生習慣了在家長和學校老師的督促下的被動學習,一旦到了大學面對一個很寬松的環境,往往不知所措。再加上形形色色的外界誘惑,很多學生會感覺迷失方向。
來到大學會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但是你要學會調節适應,弱者被生活改變,強者改變生活。大學四年稍縱即逝,新生來到學校應盡快擺脫高中時的被動心态,以一種積極的心态融入大學生活中去。由過去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喜歡做什麼,擅長做什麼,然後在大學寬松的環境裡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創造一種自我完善、自我發揮的境界。
2.社團、打工别耽誤學習
每年新生入學,學校裡各種社團撲面而來,再加上各種各樣的培訓、講座,還有一些五花八門的招聘,讓新生們感受到了大學生活的缤紛多彩,可是不是每一個都适合你的。剛進大學的時候,對所有的事情都覺得新鮮,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參加,往往參加了很多的社團和活動。但學校裡各種各樣的社團和活動并不都适合你自己,沒有必要讓它們來浪費你的時間。參加社團不要盲目,可選一到兩項,最多也不能超過三項,而且最好先了解清楚某個社團組織到底是做什麼的,是否與自己的興趣相符。有些同學參加了某個社團後不久就開始後悔,但礙于面子又不能退出。“參加活動太多的同學中有不少在期末考試中都有科目亮了紅燈。”
3.關注入學“第一考”
大學新生入學後的第一次期中考試往往不及格率偏高,這種狀況值得重視:首先,第一次考試的成敗得失,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心态;其次,現在直升讀研資格決定于整個大學期間的學習“績點”,有的學生就因為一年級成績欠佳,最後與“直研”擦肩而過。
學生從高中到大學,不隻是換了一個學校,兩個階段的學習方式、學習環境、學習心理差異很大。高中階段學習時間高度密集,而大學階段課時安排較為寬松;高中基本上屬于被動管理,大學則要求自我管理、自主發展。所以,成功實現角色轉換、順利通過“第一考”是大學新生的第一道題
4.了解大學的學習氛圍
一般來講,大學的校園範圍都比較大,教學設施要比普通中學齊全得多,教學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越來越大。大學新生剛入學的時候,在思想上應認識到:要想在學業上獲得成功,一定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學習條件,掌握、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入學最初的幾個月裡,大學新生在熟悉新的生活、老師和同學的同時,還要迅速熟悉學校中的教學及輔助設施,如教學辦公地點、圖書館、實驗室、複印室、錄音室、書店的開放時間和使用方法等。
此外,大學生還要學會利用現代高科技的教學手段來掌握、運用所學的知識。在大學裡,教學内容所包括的信息量越來越大,單憑坐在教室裡苦讀書是難以适應的。大學生必須通過多種渠道(如互聯網絡),獲取大量的信息,并充分利用現代多種高科技教學手段(如計算機教學)來掌握、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學裡面的學習氣氛是外松内緊的。和中學相比,在大學裡很少有人監督你,很少有人主動指導你;這裡沒有人給你制訂具體的學習目标,考試一般不公布分數、不排紅榜……但這裡絕不是沒有競争。每個人都在獨立地面對學業;每個人都該有自己設定的目标;每個人都在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潛能比,也暗暗地與别人比。
5.怎樣進行大學學習?
及時轉變學習方法,适應大學教法和學習方法可能是新同學順應新環境必須做出的選擇。我國高等學校教育心理工作者通過大量調查分析表明,大學一年級新同學存在學習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因就讀的專業不是自己的志願,于是缺乏學習熱情和興趣,學習态度消極;對大學的教法和學習方法感到茫然,甚至無所适從。
中學時代朦胧的專業概念在大學中已變得十分清晰。須知,知識的海洋如此浩瀚,足夠每個同學盡情地舀取暢飲。随着我國各專業口徑越來越寬,課程設置強調适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的發展,強調文化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從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趨勢看,人才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專才。青年人視野要廣闊,知識面也要盡量擴大一些。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少數新生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自己的專業不如意就自怨自艾,一蹶不振。
大學的環境有别于中學。在中學裡,有任課老師、班主任管着;在家裡,有爸媽操心,從學習到生活,一概不用考慮,一心讀書就行。在大學裡,遠離父母,除了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已,管理自己,管好生活以外,更要善于管好學習。大學老師主要傳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推導,知識的獲取更多的要靠自己去做,學會培養自己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即所謂“學會學習”。有人說“大學是研究和傳授科學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長的地方”,在這裡,學習的概念不僅僅指課堂裡的内容、教科書裡的内容,還包括其他方面,如泡圖書館、做實驗、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及各類競賽,參與各種集體和社團活動,聆聽各類講座、講壇,搞社會調查等,更可以和同學、師長廣泛交往,互相切磋,相互交流,古人雲“三人行,必有吾師”嘛。學習的内容變得這麼寬廣,學習方式是如此有趣,同學們盡可在知識的海洋裡暢快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