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字眼,也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話題。自古以來,愛情就為文學家所贊揚,為藝術家所歌頌,為社會學家所探究。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情感,象征着純潔、忠貞、美好和神聖,是男女在内心形成的對對方最真摯的仰慕,是男女間最強烈、最穩定、最專一的感情。愛情以人的性生理發育成熟為前提,以人的具有社會内容的思想感情為基礎。愛情的獲得,需要經曆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片面到全面,由膚淺到深入,最後達到相互肯定、相互融合的過程。
當代大學生的性生理發育雖然基本成熟,但他們的心理發育相對滞後,人生觀還不夠穩定,學業基礎還不夠牢固,社會閱曆還相對缺乏,還沒有相對獨立的經濟基礎。大學生迫切需要愛情,但未必懂得愛情,未必能把握住愛情。由于戀愛引發的社會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言論中,大概再沒有什麼事情比愛情談論得更多而理解得更少的了。因此,理性看待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問題,幫助大學生選擇相對合理的戀愛時機,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确的戀愛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心理發展相對成熟是必備條件
當代社會,衡量一個人的發展是否成熟,主要依據三個基本條件:一是以個體生理成熟特别是性成熟為标志的身體的長成;二是以個性的成熟穩定,主要是自我意識的提高為标志的心理發展完善;三是以個體對自己在社會中所擔任角色,及其相應社會責任的正确認識為标志的社會化程度的提高。應當看到,青年大學生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水平并不平衡——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文化、教育、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他們的性生理發育成熟時間與其心理發展成熟時間相比較,明顯地提前了。性生理發育的成熟,刺激着性意識的提高。異性間的正常交往,對青年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必要和重要的,可以消除異性間的神秘感,逐步實現彼此的溝通,了解對方的正面優勢和特長,獲得異性的欣賞和信賴,合理宣洩、補充各自的情感。
當代大學生心理發展滞後的現實,備受廣大教育者關注。情緒,是大學生最顯著的心理特征。大學生的情緒如何,最能反映他們的内心世界。當代大學生不夠穩定的情緒,反映出他們不夠成熟的心理狀态,通常表現為有時易沖動、焦慮、困惑、迷茫、失落等。學業方面,有的大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學習動力,感覺學習壓力過大,有考試焦慮症,厭學等;人際交往方面,有的大學生感到人際交往困難,缺乏人際交往技能,人際關系不良,孤獨閉塞,經常有自卑感等;戀愛與性方面,有的大學生與異性交往困難,對性沖動有不良心理反應,對性自慰行為産生過多自責,有盲目戀、苦戀、失戀、多角戀等傾向,等等。大學生對自我缺乏正确、客觀的評價,而且挫折承受能力較弱,這也說明他們的心理發展不夠成熟。
大學生心理的不成熟性,決定了他們戀愛觀的不穩定性和對戀愛時機把握的不準确性。大學生在心理發展不成熟的情況下談戀愛,就容易将愛情簡單化、片面化、理想化和浪漫化,并因此造成一些令人堪憂的問題:有的大學生因為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戀愛,影響了自己的學業成績;有的大學生戀愛中遇到挫折時不能自拔,使自己置身于進退兩難的境地;有的大學生在戀愛中情緒波動,不僅影響了學業,也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規律。因此,心理發展相對成熟,是當代大學生戀愛的一個必備條件。
二、人生觀相對穩定是重要标志
人生觀是人生目的、價值和人生态度的統一,是人的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在世,都有對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大學生的人生觀雖然基本樹立起來,但是大多數還不穩定,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動搖。大學生人生觀的不穩定性,表現在他們對人生意義的理解、人生價值的取向,對人的本質等方面,有時存在片面的、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認識。
戀愛觀的形成離不開人生觀,人生觀決定戀愛觀。一個人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戀愛觀。大學生樹立正确的戀愛觀,對他們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具有巨大的推動力量。樹立正确戀愛觀,需要穩定的人生觀作指導;不穩定的人生觀,将會導緻不正确的戀愛觀。人生觀穩定之前的大學生對愛情的理解和認識,往往存在片面性,對人的本質和人生道路的選擇,對愛情與事業、愛情與集體、愛情與道德的關系等許多重大問題,大都缺乏科學的認識,對戀愛行為将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家庭義務以及戀愛的道德要求等,也都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心理承受能力。因此,相對穩定的人生觀,是當代大學生戀愛時機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相對牢固的學識基礎是前提條件
愛情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它能給人以精神上的激勵和鼓舞、情緒上的歡愉和振奮、生活上的充實和滿足。對愛情執着的大學生,大多欣賞羅曼 羅蘭的名言:沒有一場深刻的戀愛,人生就等于虛度一場;有的大學生也認同“隻有愛情才能顯示一個人價值的全面”的說法。大學生要面對學業和愛情兩大人生課題,如何處理好學業與愛情的關系,一直是令大學生感到頭疼的難題。 愛情固然重要,但它畢竟不是大學生生活的全部,也不是首要的東西,與學業相比較,愛情的位置隻能是次要位置上的,因為學業才是當代大學生主課,是首要的任務。大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付出主要的時間和精力;而要圓滿地完成學業,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學業任務的艱巨性,決定了大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不能過于分散。在打下牢固學識基礎之後,大學生才可以從事如戀愛等學業以外的活動。如果學業基礎還不牢固,甚至感到學習壓力大,學習起來比較吃力,那就不具備談戀愛的條件。學業基礎不夠牢固情況下的戀愛,會對學業造成不利影響,情況嚴重者還會引起大學生情緒上的較大波動,從而造成厭學、辍學等嚴重後果和不良現象。
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着一個十分有代表性的悖論:許多大學生固執地認為他們自己能夠做到戀愛與學業兼得、兩不誤。有的大學生把戀愛與學業并列起來看待,認為她們是同等重要的東西。因此他們在戀愛方面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其結果往往是将學業搞得一塌糊塗,但不自醒是自己犯了舍本逐末的錯誤。因此,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就業競争形勢,在大學生到底該什麼情況下談戀愛這個問題上,筆者認為,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大學生首先審視一下自己學業,看是否具備了相對牢固的學識基礎。
四、社會閱曆相對豐富是社會基礎
戀愛是大學生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它不僅是個個人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它關系到後代的繁衍和社會的發展。具備一定的社會閱曆,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戀愛實踐的順利發展,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大學校園是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它不可能脫離社會大環境而孤立存在。大學生對戀愛的态度更多地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無論是超越生死的愛情電影,風花雪月的言情小說,無病呻吟的愛情歌曲,還是充斥着商業目的的廣告故事,經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電影錄像、互聯網絡等大衆主流傳媒充分炒作、大肆渲染後,顯得聲情并茂、動人心弦,給青年大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和思想影響;另一方面,大學校園所發生和流行的一切,都會受到社會的關注,并且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行為、心理和思想,也影響着大學生戀愛觀的形成和發展。
人的行為是要受到社會規範約束的,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行為也要受到社會規範的制約。大學生社會閱曆少,挫折承受能力弱,抵禦社會不良文化影響的能力差,考慮問題、處理事情常常脫離實際;對愛情的分析和判斷容易出現偏差,對戀愛對象和愛情結局抱有過高的期待,經常充滿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在戀愛實踐上,有時缺乏理性,功利主義、務實主義傾向明顯;有的戀愛中的大學生,過于崇尚個性、我行我素,無視他人的眼光,輕視社會公德,疏遠家庭美德,社會責任意識欠缺,不能正視戀愛與學業、戀愛與婚姻的關系,道德滑坡、行為失範而不自知;有的戀愛中的大學生,在社會交往中缺少戒備心理、感情用事,容易上當受騙,在被不懷好心的人玩弄感情後,産生報複心理、“爛情”現象,所有這些,都與大學生的社會閱曆膚淺有關。因此,相對豐富的社會閱曆,是當代大學生戀愛的社會基礎。
五、經濟條件相對獨立是物質基礎
戀愛不是一個單純理念化過程,更是一個實踐過程。戀愛實踐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不考慮物質基礎的戀愛,是柏拉圖式的戀愛——這種心靈上的“迷狂”,隻是一種人神相通的帶有神秘色彩的精神狀态,如同空中樓閣一樣缥缈不定。當代大學生經濟上不能獨立,學習階段所需費用主要由家庭支撐,因此,戀愛的物質基礎條件尚不成熟。
大學生一旦開始戀愛,就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要投入可觀的财力和物力。戀愛方面的開支,大學生習慣稱之為“戀愛投資”,或者叫“戀愛消費”。戀愛中的大學生雙方,将會在生活上逐步告别寒酸的曆史,他們的日常開銷水平會明顯提高;穿衣打扮方面,也越來越講究;他們在人際交往、通訊、吃飯、娛樂等方面的開銷也迅速上升,等等,所有活動都需要以經濟為基礎,以金錢為支撐。所以,大學生戀愛将會導緻經濟開支的加大。戀愛消費的需求,刺激着大學生對金錢的渴望,有時甚至會動搖他們的思想,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這些曾經被自己批判過的腐朽的東西,開始在自己的頭腦中惡性滋長。有的大學生為獲取戀愛所需的資金,做出了與其身份不符的事情:不顧家庭經濟的困難狀況,硬是向家裡伸手要錢,無形中增加家庭經濟負擔;有的開口向親戚、同學、朋友借錢,還錢時間又遙遙無期,造成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失信現象;有的男生為了戀愛所需,自覺聰明過人,幹起坑蒙拐騙、敲詐勒索、偷盜搶劫的勾當,玷污了自己的人格,受到法律法規、校規校級的制裁;極少數戀愛過的女生,在低俗趣味社會風氣的誘惑下變成了金錢的俘虜,用青春資本和大學生招牌,換取臉上的脂粉和身上的衣裳,有的暗中從事“三陪”、“坐台”等出賣色相的行當,出賣了自己的人格,也玷污了大學生形象。所以,大學生在經濟相對獨立之前談戀愛,是缺乏物質基礎的,是條件不成熟的。
總之,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和競争形勢越來越嚴峻的當今時代,理性思考大學生戀愛問題,幫助他們把握相對合理的戀愛時機,幫助他們樹立正确的戀愛觀,無疑将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