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著名學者曹錫仁教授主持創建了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要發展哲學、曆史學、社會學、政治學和宗教學。2001年,在著名學者萌萌、張志揚、陳家琪的努力下,外國哲學學科被國務院學位辦破格批準為碩士授予點,填補了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和海南省哲學學科的空白。目前,社科中心擁有一個哲學一級碩士學科點,下設外國哲學、中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四個二級學科方向。
外國哲學
本學科方向認為,深入了解西方哲學旨在洞察“希臘理性”與“希伯來啟示”對西方思想文化演變所構成的“悖論張力關系”。這種悖論關系與其表面所表現出來的“歐美中心主義”是不相容的,也與任何形式的中心主義不相容,如“古今之争”“諸神之争”中的中心主義傾向。它所給予我們的啟示,恰好是作為世界文化源頭之一的中國文化理應非中心地即悖論式的提供自己獨立而互補的參照。
外國哲學設置了重讀西方哲學史、政治哲學、語言哲學三個方向。總體強調基礎與視角的調整,具體或側重語言對經驗、先驗、超驗的顯隐關系,或側重政治、哲學、神學乃至科學的臨界相關,特别是解釋的類型與取向。特别值得強調的是,本學科雖主攻“外國哲學”,但以“中國現代哲學”(不是“現代中國哲學”)的建設為目的,即從西方哲學史啟示與理性、超驗(先驗)與經驗兩極化的絕對本質主義與虛無主義的反複震蕩指向隐喻本源的“悖論偶在”開始,回複既非絕對本質主義也非虛無主義但同時是兩者悖論式相關的偶在空間,以察看中國現代哲學應有的身位——“知白守黑,歸根複命”——最終回到承擔中國百年漂泊命運的“中國現代哲學”這個基點上來。因而我們每個人都要準備回答:什麼是“中國的現代哲學”?我們在此方向上做了相當深入的研究,在國内“外國哲學”的研究與教學中,享有特殊的地位。
外國哲學學科點升博率始終保持在60%以上。
中國哲學
本學科方向強調貫通性的理解中國哲學史,既通過對中國古代哲學的考察,體悟中國生命的存在方式,探索中國精神的表達形式;亦關注自明末清初以來中國思想的變化和創造,包括晚清以來至今中國哲學家對中西文化沖突的反應成果。本學科也強調深入研究中印佛教史,原始佛教和大乘佛教經典研讀、儒釋道的相互影響及人間佛教等。
本學科強調打通文史哲,在大文科的整全視野上深入理解中、西、印不同文化類型之間的思想關系與比較研究,意在使中國哲學專業的研究生能夠超越中西哲學和文化的對立,不失其異亦不迷其同,在不同文化和哲學中體悟到人類共同的命運、哲學所思考的基本問題,又能看到中國生命的獨特方式。
中國哲學專業的研究領域包括:1、中國古典哲學,2、中國近現代哲學與思想史,3、中西比較哲學,4、中國宗教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
本學科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兩個大方向,研究和教學覆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國外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等領域。
本學科将立足于馬克思哲學原典,結合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吸取中國哲學和外國哲學等兄弟學科的優質資源,以建構當代中國哲學為自己的最終目标。
倫理學
本學科方向最為關注的方向是将倫理學的理論與中國的現實結合起來,用培根的話說即,哲學應該有助于改善人的境況。具體而言,就是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中西方傳統的倫理學理論,特别是古希臘與近代西方的倫理學理論,設置了西方倫理學史、康德倫理學兩個研究方向;另一方面要将中西方倫理學理論與今天中國乃至世界的道德現實尤其“現代性危機”結合起來分析,設置了生活與科技倫理學研究方向,将倫理學的理論研究與人類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緊密結合而展開研究。這種結合有兩個好處:一方面可以為社會服務,努力探索提高人類道德水平的新路,另一方面為理論服務,因為未來的倫理學的突破口存在于新的道德現實之中,隻有結合新的道德現實,才可能找到新的倫理學理論。